
种植户胡廷富正在采收砂仁。通讯员 徐婉溶 摄
晨露未晞,西畴县新马街乡坡脚村委会的山林间,一缕缕辛香随风漫开。翠绿藤蔓绕着根茎攀附,一串串红褐色的砂仁果饱满垂坠,捏着果子轻轻一按还带着新鲜韧劲,农户们穿梭林间、指尖翻飞,将这颗“山间金果”摘入桶中,也摘回了增收的“甜蜜希望”。
“左手扶藤,右手掐枝,动作要快才不损果。”中落村种植户胡廷富踩着晨露钻进8亩砂仁地,娴熟地采摘,让小桶里的砂仁很快堆成“小山”。他抹了把汗,脸上满是笑意:“种了3年多,今年预计能挣3万多元。”说完话的同时还顺手晃了晃满桶的砂仁,心里满是丰收的踏实。
这份喜悦,更藏在家门口的便利里。下落村的贺德花手捧刚摘下的砂仁说:“我们村三分之二农户都种砂仁,每天下午4点,收购商会准时来到村口,新鲜果子转眼就能卖成钱。”她算了个账:“摘得最多的一天,光卖砂仁就挣了4000多元。”此时的村口,农户们提着满桶的砂仁,欢声笑语不断。桶的叮当声、过磅的报数声、收款的提示音,此起彼伏,汇成山间最热闹的交响。
为何砂仁能在新马街乡扎根?答案就藏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里。砂仁作为中医里燥湿开胃、温脾止泻的经典中药,对生长环境格外挑剔——怕强光、忌干旱,低海拔、高湿度的环境最宜挂果。而新马街乡的山地恰好契合:林下散射光透过枝叶洒在藤蔓上,土壤攥在手里能挤出潮气,成了砂仁生长的天然温床。如今,当地砂仁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其中林下砂仁600余亩,覆盖2个村委会143户,砂仁成了农户的“致富果”。
砂仁的价值,还在不断延伸。近年来,西畴县立足山地资源与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经济作物,推动“土特产”变身“致富名片”,新马街乡的砂仁种植正是“生态富民”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我们要引进先进技术提升品质、扩大产量,推动‘专业大户+合作社+农户’模式,建强联农带农机制。”西畴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计划将砂仁种植面积扩至3000亩,林下砂仁1000亩,让新鲜砂仁变身深加工增值品,让山林间的辛香,飘出更长远的富民路。
云报全媒体记者 黄鹏 通讯员 徐婉溶 勾永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