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刘畅 通讯员 王志东)在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下半年入伍新兵欢送仪式上,阳光将红色绶带镀上金边,新兵周绍林、陈杰胸佩红花,以一个标准的军礼,向自己的家人告别。他们挺拔如青松的身姿,与多年前兄长们入伍时的影像重叠,在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小城,续写着“一门两兵”的热血故事。
周绍林:“哥哥走过的路,我也要走一遍”



“哥哥手腕上的老茧,比任何口号都有力量。”谈及从军初心,周绍林想起了家门口的“光荣之家”牌匾。自兄长穿上军装那天起,休假时带回的军营故事、行李箱里叠得方正的军服、墙上悬挂的立功证书,都成了他最生动的“国防教育课”。父亲周正永常对兄弟俩说:“咱们少数民族能住上亮堂房、过上安稳日子,靠的是共产党,靠的是守家卫国的子弟兵!”这份朴素的家国情怀,像一颗种子在周绍林心中生根——兄长守护家国,他便要追随兄长的脚步,把这份责任接过来、扛起来。
陈杰:“哥哥是我看得见的英雄”


“哥哥是我看得见的英雄,我想活成他的样子。”陈杰的声音里满是坚定。他的兄长作为一名现役军人,常年坚守战位,是陈杰从小崇拜的偶像。哥哥身着戎装的挺拔身姿、那份沉淀于言行中的责任感与坚毅品格,如同无声的号角召唤着陈杰。他了解了兄长在重大任务面前的担当、在艰苦训练中的拼搏后,更理解了“军人”二字承载的光荣与梦想。“两个娃都去当兵,我们全家都骄傲!”陈杰的父亲站在欢送人群中,红着眼眶却笑得格外灿烂,手中紧紧攥着儿子刚领的入伍通知书。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周绍林、陈杰这样的青年,带着对家国的热爱,穿上军装、奔赴军营。他们用青春续写着“一家两兵”的荣光,更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边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既是血脉里的传承,更是心中不变的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