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2024年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千亿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9日 20:53:39  来源: 千龙网

原标题:2024年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千亿

2021年到2024年,河北省共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2659亿元,年均增长45.5%,其中,2024年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55.3亿元……日前,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十四五”河北省科技创新发展成效。“十四五”时期,河北聚焦“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核心定位,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逐年上升。在雄安新区、沧州市等地,科创成果正在不断转化,科创热潮蓬勃涌动。

AI赋能传统产业升级

“雄安不只是承接产业的地方,更是传统产业‘智造’升级的试验场。”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雨林空间,河北雄安多少定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区里,创始人曹鹏说起扎根雄安的原因,“这里有容城几十年攒下的服装产业底子,还有中关村科技园的创新氛围和政策支持,正是技术落地好地方。”

容城服装产业年产能超亿件,是当地名副其实的传统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没品牌、缺技术”的瓶颈始终制约着产业发展,绝大多数企业深陷代工模式,利润微薄且抗风险能力较弱。当地企业家的困惑让曹鹏记忆犹新:“手工制版一天最多只能出20套,人工量体的返工率高达15%,他们希望拓展高端定制业务却没有核心技术支撑。”

曹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产业痛点。企业自主研发了AI隔空量体系统,仅需10秒即可精准采集18项顾客的净体数据,准确率高达99%,彻底解决了人工量体效率低、误差大的难题。智能制版技术更是实现颠覆性突破,降低70%的人工成本,为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提供了技术可能。目前,公司研发的3D虚拟试衣、AR试衣镜等创新技术已在全国多家线下旗舰店投入使用,让消费者轻松实现“隔空试衣、精准定制”的全新体验。

“从公司注册到团队正式入驻,全程享受‘一站式服务’,效率之高超出预期。”曹鹏介绍,雄安新区针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明确对补链强链的关键项目给予重点支持,这让企业更加坚定了扎根雄安的决心。

在雄安新区,创新气息扑面而来。现阶段,河北省推动实施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专项,支持疏解高校、央企、医院等单位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数字城市等重点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支持资金超3.7亿元,雄安中关村科技园入驻企业200余家。如今,雄安新区正逐渐成为新时代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产业迁徙带来发展活力

目光从白洋淀转至渤海湾。走进位于沧州市的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各企业生产车间都在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在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二车间,工人们正在清洗氟尿嘧啶生产线上的结晶釜、离心机等设备。

“氟尿嘧啶是我们从北京转移到这里生产的10个产品之一,它是一种抗肿瘤的原料药。”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是中国叶酸领域最大的生产制造企业之一,最早原料药生产地在北京,后转至沧州。

这场跨越数百公里的产业迁徙,成为“京津研发、沧州制造”的又一个生动实践。五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园从京冀合作升级为京津冀三地共建,累计入驻企业66家,其中京津企业48家,吸引上市公司13家、中国医药百强企业6家,落地项目总投资超228亿元。

记者了解到,生物医药产业与京津深度融合是沧州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沧州累计签约京津项目329个,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54家、总投资超1800亿元,承接京津产业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推动更多“样品”成为“产品”

技术转移是成果流动的“血脉”。河北积极吸引京津优质技术转移机构,目前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等已在河北设立分支机构,让京津的“创新活水”精准对接河北的“产业需求”。

河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破解京津优质科技成果“跨省转化难、首用推广难”的“蛙跳”问题,我们将“创新场景”作为重要抓手,以高价值应用场景吸引京津技术落地。通过场景专项、科技金融、场景招商等组合拳,推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在河北实现首试首用,打造了“空天信息+水利、林草、应急”“机器人+工业制造、服务、安全”等一批跨区域协同示范场景,更吸引了北京智眸科技、七腾机器人等一批优质科技企业落户河北,形成“场景引技术、技术带项目、项目聚产业”的良性循环。

中试是破解“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产品”转化瓶颈的核心环节。目前已建设了河钢钢铁钒钛材料、雄安科创中心、唐山百川机器人、沧州功能膜产业、唐山开滦化工新材料等15家中试示范平台,为京津科技成果提供从“样品”到“产品”的一站式转化服务。截至目前,15家平台已累计承接京津技术成果中试转化项目超100项,成功孵化科技型企业37家,有效填补了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空白”。

下一步,河北将持续把“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作为核心目标,加强成果孵化与中试基地、创新应用场景等共建共享,用好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快形成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推动“京津研发、河北转化”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效率优化的新阶段迈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更强科技动能。(李如意)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