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记者走基层|打卡“幸福空间”,让心理更健康

10月9日,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龚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幸福空间”的VR单车运动空间,社区居民正戴着VR眼镜锻炼。 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郝金钰摄
你心目中的幸福是什么模样?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龚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幸福空间”,探寻一处备受居民青睐的心理疗愈场所。
这个“幸福空间”由容东管委会联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共同打造,目的是帮助回迁居民更好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缓解他们因生活变化产生的心理压力与情绪困扰,是新区首个社区级心理服务场所。
“幸福空间”由积极心理测量空间、VR运动积极心理空间、认知训练空间、感恩墙空间、幸福充电站空间、儿童心理关爱空间、老年心理关爱空间、睡眠空间八个功能区组成,各个区域功能相互关联,共同为居民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服务体系。
“对着镜头笑一笑,身份注册信息马上完成!”中午时分,居民袁金花来到“幸福空间”,站在门口的情绪动线一体机前,AI人脸识别技术一下就捕捉到了她的笑容,同时完成她的身份识别注册信息。有了这个注册信息,安装在“幸福空间”内的32个人脸识别摄像头就能精准记录下她在各个区域内体验时的表情和感受状态,进而进行情绪解析。
VR运动积极心理空间充满科技感与活力。袁金花戴好VR眼镜,骑上动感单车,车上的心率监测器实时显示数据,眼前则是“黄山之巅”的虚拟美景。“现在每周都来骑两次,既能锻炼身体,还能‘云旅游’,心情都变好了!”她笑着说。
儿童心理关爱空间是一个充满趣味的儿童天地。雄安容和金源小学三年级学生任赫洋正在玩注意力训练游戏,桌上摆放着“长颈鹿”玩偶,墙上贴着以漫画形式呈现的心理学知识。“就是要让孩子在玩中认识自我,也让家长在陪伴中感受幸福。”容城县春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理事长崔光泽介绍。
“随着雄安新区建设的推进,大量居民回迁至容东片区。新环境、新生活带来的不仅是便利,也有部分居民因环境变化,产生心理压力与情绪困扰。”龚庄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艳介绍,为帮助居民更好地融入新生活,他们打造了这个“幸福空间”,系统会给每位体验者提供一份“幸福小建议”。
开放至今,已有超2000人次来“幸福空间”体验。“接下来,我们还会利用这个空间多搞些活动,比如老年茶话会、青少年抗逆力训练营等,进一步丰富大家的体验。”张艳说。(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郝金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