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杉杉全球最大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满负荷运转,贝泰妮成为全国功效化妆品第一股,云南白药建成全球首座中医药健康品“灯塔工厂”……初冬时节,春城昆明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11月10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昆明专场在海埂会堂举行,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一项项扎实落地的举措,勾勒出昆明“十四五”以来锚定“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目标、全力推进“六个春城”建设的奋进轨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经济总量连续突破7000亿元、8000亿元大关。“十四五”以来,昆明经济总量连续突破7000亿元、8000亿元大关,增速从2021年差全省3.6个百分点,转变为2024年反超全省0.7个百分点。更令人瞩目的是,昆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20年的13.3%跃升至2024年的31.9%,省会城市的“火车头”作用日益凸显。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昆明“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坚定决心。通过统筹推进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金融活市,昆明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焕发新机,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未来产业破局起势。目前,化工、冶金、烟草、数字经济、生物医药5个产业链已达千亿级,装备制造、新材料2个产业链正加速向千亿级迈进。
2024年,全市产业投资占比达到39.5%,较2020年的16.2%实现翻番,其中工业投资占比达到26.3%,为25年来最高水平。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2个、3.7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的贡献率达到59.4%,比2020年提高了近50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2.6%,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5%,经济发展逐步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实现速度与质量双提升。


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用创新激活市场动能。昆明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用创新激活市场动能。通过制定出台“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招商引资项目跨区域协作管理、存量产业项目跨区域流转”等“1+2”制度,推动产业项目加速落地并优化布局。集中打造的磨憨—磨丁合作区、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两个“重点产业协作园区”成效显著,各县区已推动49个项目落地磨憨,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吸引123家企业入驻。
滇中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推动昆明市与新区产业布局、招商引资、干部队伍建设“一盘棋”。这两年,滇中新区直管区GDP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引领全省园区经济的示范。昆明在西部地区率先出台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设立“企业家日”,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科技创新持续深化,R&D经费支出总量占全省42%、居全省第一,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0个,占全省89.3%。


对外开放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昆明积极推动区位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对外开放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创新“省会+沿边”模式,托管磨憨共建国际口岸城市,依托中老铁路推进“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昆明正从对外开放“末梢”迈向“前沿”。随着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贯通互联,使昆明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边境口岸”和“数据口岸”的省会城市。
开放平台能级不断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从2021年的54.59%提高到2024年的61.7%。国际交流持续深化,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等重大活动成功承办,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99.6万人次、同比增长147.6%,国际旅游收入4.17亿美元、同比增长129.6%。


努力让昆明的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昆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鲜活注脚。滇池全湖水质连续7年保持Ⅳ类并持续向好,阳宗海水质达Ⅲ类及以上,2024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较2021年提高15.3个百分点。2024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位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之一。
“绿美春城”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林草生态保护修复270.1万亩,新增城市绿地839公顷。108公里滇池绿道建成,不仅守住滇池保护红线,更成为旅游新热点,带动沿线群众增收,绿水青山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七成以上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昆明坚持每年将70%以上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20年的48018元、17719元提高至2024年的57444元、23577元。教育医疗资源持续优化,通过集团化办学、内培外引等方式提供优质学位超50万个,心血管病、呼吸、肿瘤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推进。


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深入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让生活更便利,成功创建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着力重塑政治生态、重树良好形象。昆明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重塑政治生态、重树良好形象。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四用四不用”选人用人导向,在全省率先开展争当“实干家”、整治“太平官”工作,强化能力提升、基层一线、梯次培养和干部交流。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创新实施政治监督蹲点调研、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昆明实践,一体推进“三不腐”,深化风腐同查同治,为重点领域发展筑牢廉洁防线。
发布会上,昆明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还就对外开放、数字经济、工业产业、民生福祉、文旅产业、生态文明等领域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介绍。
云南网记者 张雁群 李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