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芒允傣戏,百年古韵的浪漫坚守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1日 08:46:22  来源: 盈江县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芒允傣戏,百年古韵的浪漫坚守

  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的西南边陲,时光仿佛放慢了步履,将古镇芒允温柔环抱。傣语中,“芒允”意为“非常热闹的地方”。昔日那份喧嚣,属于丝路马帮,铃声回荡;而今日的热闹,沉淀为一种更为深沉的文化回响。当历史的烟尘渐渐散去,有一种声音破空而来,在青石板上萦绕百年,不绝于耳——那便是傣戏的韵律。  

  傣戏的诞生,本身就是一部文化交融的史诗。它从傣族古老的民间歌舞与佛经讲唱中萌芽,又在清嘉庆道光年间,随着往来商旅的脚步,与来自中原的京剧、皮影戏相遇。多种艺术形式在这西南边地碰撞、融合,终绽放出一朵独一无二的艺术之花。“土司无戏无面子,赶摆无戏不热闹。”这句流传至今的傣族古谚,生动道出了傣戏在傣家人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不仅是娱乐,更是仪式,是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  

  在芒允,老戏人王波桑克是这段历史的活态见证。每逢演出前夕,他都会轻轻打开珍藏戏服的木箱,里面整齐叠放着历经岁月的戏装。他的手指轻柔抚过绣着金线的衣襟,“这戏服,是我们傣家人传承的浪漫。每一次演出,都仿佛在与祖先对话。”由王波桑克带领的芒允傣戏队,如今拥有三十多名成员。每到农闲时分,当夕阳为古镇镀上金边,活动室里便乐声渐起:象脚鼓的节奏沉稳如心跳,葫芦丝的旋律婉转似清溪,古老的乐器共同编织出傣戏独特的音乐画卷。舞台上,演员们正在排练《薛仁贵征东》,这部从汉族经典改编而来的保留剧目,以老傣文精心抄写的剧本已传承数代。  

  傣戏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更在于每一处细节中蕴藏的文化密码。老傣文写就的剧本,演员亲手缝制的戏服,代代相传的唱腔做派——无一不是活态的文化,流淌着民族的记忆。  

  傍晚的演出,是芒允一天中最动人的时刻。戏台上,薛丁山征西的传奇正酣;戏台下,银发老人轻声跟唱,年轻父母携儿女凝神观看。当鼓乐声起,整个村寨便沉浸于古老艺术的醇厚韵味之中。那悠扬的唱腔、质朴的表演,瞬间便能叩动远行游子的心弦:“那种感觉难以言喻,就像突然听懂了祖先的语言。”王波桑克静立台侧,望着台下观众专注的神情,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有人问,我们为何如此坚持?”他轻声说道,“你看,当孩子们为薛丁山的英勇喝彩,为杨家将的忠烈落泪时,答案便在其中。戏在,根就在。”  

  时光奔涌向前,傣戏的韵律早已深植于芒允的血脉之中。跨越两个世纪的坚守,让这片“热闹之地”的民族记忆生生不息。在这里,艺术不是博物馆中的标本,而是依然生长的文化活水,在新时代的土壤中,持续生根、悄然绽放。(记者:辛国杰 供稿:盈江太平镇人民政府 吴家琪 杨晓洁)

责任编辑:董明强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