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从科学教育到科技教育,有何不一样?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3日 09:43:31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原标题:从科学教育到科技教育,有何不一样?——专家解读《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首次提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概念,并将中小学科技教育作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

  《意见》的印发有何重要意义?对新时代科技教育开展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各地已有哪些实践探索?记者11月12日就此采访了多位专家。

  战略升级:

  从科学教育到科技教育

  《意见》提出,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为重点,切实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基础。

  以往人们常提科学教育,那么,何为科技教育?

  “《意见》中的科技教育是国际STEM教育中国本土化的表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素介绍,STEM是源自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的缩写,中国式STEM教育命名为“科技教育”,是基于中国教育国情、文化传统与战略需求的政策表达,当前中国加强科技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支撑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需求。

  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学军认为,《意见》是面向未来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具有战略意义。

  “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长远之策。通过一体化科技教育发现科技‘好苗子’,畅通成长通道,为国家持续输送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与高水平创新团队。”许学军说。

  相比科学教育,科技教育有哪些突出特点?

  许学军认为,《意见》首次提出科技教育是破解当前教育问题、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最大的创新是充分凸显了科技教育的内涵。与传统意义的科学教育不同的是,科技教育不仅仅是科学思维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在资源上实现横向衔接,将优质科技资源导入中小学教育;在课程上实现学科交叉,将前沿科技分学段、分层次融入课程体系,从而更好地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实现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目标。

  一体设计:

  从碎片化到贯通融合

  “贯通”和“融合”是《意见》的两个高频词。

  《意见》提出,纵向贯通基础教育各学段,建立“基础认知—综合应用—创新突破”的培养路径,横向统筹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资源,并有效对接高等教育需求,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设计,着力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科技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意见》隐含了一种积极的探索,即在作为基点的基础教育和作为龙头的高等教育之间,架起‘科技教育’之桥,借此推进基点和龙头的衔接贯通。”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认为。

  对此,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应该何为?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认为,基础教育应该始终坚持“两个坚守”。一是坚守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的规律,夯实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杜绝盲目跟风和形式主义。二是坚守立德树人,注重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相融合,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和价值追求。

  “大学要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育、资源共享上发挥引领作用。”许学军介绍,当前同济大学正全力打造一所面向未来的科技中学,在筹建过程中,学校按照体系化的设计,从课程、师资到空间做到了大学和中学的充分衔接和融合。

  强调“做中学”,注重面向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是贯穿《意见》的一个重要关切点。

  “当学生为了做一个‘酷炫’的作品,主动去翻物理书、绘制函数图像、查找历史资料、思考色彩搭配时,学习的真正意义也就实现了,他们不再仅仅为了考试而学,而是为了创造而学,为了理解这个世界而学。”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耀祥中学科技教师胡国柱说。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耀祥中学走出了一条注重解决农村实际问题、注重多学科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生态构建: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开放

  “科技教育生态系统全面构建”是《意见》提出的2035年中小学科技教育发展目标。

  科技教育早已不是教育一家的事。《意见》提出了许多具体举措,比如,鼓励各地探索“科学家+教师”联合授课的“双师课堂”,构建区域科技教育合作网络和科技教育中心,打造“百城千馆”工程,实施科技教育“小小工程师”计划,开发“家庭科技工具箱”等,不断健全社会资源支持机制。

  “中国科协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体系化资源供给和科普阵地社会力量集成优势,将中小学科技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一项重点工作。”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副部长任海宏介绍,目前中国科协正在研究制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6—2030年)》《中国科协“十五五”科普工作规划》,谋划助力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思路举措。

  作为科技创新的活跃地区,浙江省打通壁垒、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已经召开了六届全省中小学科技教育大会。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陈春雷介绍,浙江已经初步制定了《浙江省中小学科技教育实施方案》,将重点落实“十百千万”工程,即遴选10个科技教育实验区、100所科技教育实验校,聘请1000名科技工作者担任科技副校长,建设10000个家庭科技实验室。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科技教育落地过程中,多位专家强调,中小学科技教育不是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而是通过跨学科融合实现减负增效,推动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转变,实现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育,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还需引导中小学校及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科技教育在于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而非追求竞赛获奖、升学加分,要引导学生、家长扭转功利化倾向。此外,要防范校外培训机构的炒作行为,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严禁以科技教育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记者 欧媚 林焕新)

责任编辑:董明强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