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环境美”到“生活甜”——楚雄州“千万工程”解锁康养旅居新范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建设旅游强国”“建设美丽中国”,为新时代城乡发展指明方向。楚雄州锚定这一目标,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第三轮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深度融合,从清脏治乱到系统提质,从环境整治到健康管理,一步步把“旅居楚雄 四季康养”的美好愿景变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实景。

绿美龙川江。王洪 摄
生态打底:和美乡村成旅居“桃源”
初冬的楚雄,依旧绿意盎然。走进楚雄市东瓜街道庄甸社区朱洗冲村,葱郁山林间果香弥漫,白墙青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环湖栈道、水上吊桥与山水景致相得益彰。借助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村里新建了环湖栈道、水上吊桥、太阳能路灯、公共停车场等设施,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这座昔日的普通小村落成功蜕变为网红打卡地。

朱洗冲村湖岸休闲廊道一景。夏天彧 摄
南华县龙川镇罗家屯村走出“艺术+乡村”新路径,野生菌主题艺术餐厅、十类艺术小院相映成趣,吸引雕刻师扎根创业,带动村民人均增收超1.5万元,乡村旅游年产值突破580万元,成为文旅融合的样板。截至2024年底,楚雄州79个示范村通过省级核验,2000个提升村(自然村)通过州级核验,完成5637个自然村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每个村庄基本实现“干净起来”的目标。
文化赋能:旅居体验有滋有味
“3天学会酒歌,10天学会左脚舞,15天掌握彝绣基本针法。”竑途酒店负责人的介绍,道出了楚雄旅居的独特魅力。针对新疆等地区的客源,酒店推出药食同源的彝家餐饮,让游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深度体验彝族文化。
楚雄市东华镇莲溪湾旅游度假村里,观光小火车载着游客穿梭于花海、农田与湖泊之间,微风轻抚中,仿佛置身一幅流动的田园画卷;彝人古镇旅居康养服务中心以二十四节气为脉络,将医养结合与住宿、餐饮、休闲融为一体,让旅居更具文化底蕴。

楚雄市子午镇以口夸村
走进楚雄市子午镇以口夸村,村口高悬的红黄灯笼彰显着“花灯之乡”的深厚底蕴,村民家门口的多肉盆景惹人驻足,村内街道整洁、民风淳朴。这座素有“千年古村、花灯窝子”美誉的传统村落,近年来以“闲置资源变资产”为目标,鼓励村民将老宅改造为民宿、农家乐与文创空间,修缮明清古宅打造诗歌小镇,让诗词融入墙体文化,形成“一步一景”的诗意栖居地。村里突出“乡村运营”理念,成功打造以口夸村杨家大院子午杀猪菜博物馆,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农家杀猪菜;村民杨荣楷将老房改建为诗歌小院,年收入增加10万元,实现“务农+经商”双赢。“带着村民一年一个样,用有限资金把文化、旅游、产业串起来,让老百姓有了在家挣钱的盼头,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为民办事!”以口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正芝说。
健康筑基:民生服务暖到心间
“不用跑医院,在社区就能做体检、学习健康知识,太方便了!”楚雄全民健康管理中心里,市民正轻松享受自助体检、VR健康课堂和AI健康处方等服务。这里利用市人民医院老院区闲置资产进行智慧化提升改造而成,是楚雄市“以治病为中心向健康管理为中心”的生动实践。中心设有健康大厅、健康体验馆、特慢病健康超市、数智接种、慢病工坊、基本医疗六大功能区,扣紧“防、治、管、康、筛”的全周期服务链条,创新实现从“医院化”向“生活化”转变,集“时光走廊”“慢病工坊”等多元功能于一体,构建起“15分钟健康服务圈”,让健康服务融入日常生活。

为老人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资料图
11月5日至6日,楚雄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旅居楚雄”发展和健康县城建设现场会在楚雄市召开,为下一步发展绘就蓝图。楚雄州将持续以“千万工程”为统领,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农村聚焦“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城市推进更新行动,优化空间布局与公共空间。同时,将深化健康县城建设,加快“健康城市、县城、乡镇”三级联动体系建设,推动健康与旅居、中彝医产业深度融合,放大“一区两带”旅居布局优势,让中彝医药成为核心竞争力,让“旅居楚雄 四季康养”成为更多人的幸福选择。
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宜居康养画卷,正在滇中大地徐徐展开……(记者 李薇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