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湾鸡”出圈:体育遇上地域文化
甬派客户端记者 龚旭琪 陈驰
近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要说本届全运会的“顶流”是谁?必须是那对可爱的“大湾鸡”。
“大湾鸡”这个外号源于网友们的调侃,实际上,本届全运会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融融”的设计原型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白海豚。
开幕式现场,一群“小孩哥”的演绎,让“大湾鸡”走红网络。他们一步一摇地踩着小碎步,还会倒立、斗舞、摇尾巴,成为全运会上最动人的风景之一。面对大家的热情,设计团队负责人选择“打不过就加入”,进一步推动了“大湾鸡”在网络上的热度。

东莞篮球中心内的“大湾鸡”。 龚旭琪/摄
不止于此,记者在东莞篮球中心、深圳大运中心游泳馆、深圳宝安体育中心体育馆等不同场馆内,都遇上了可爱有趣的“大湾鸡”。
网友们的这份喜爱带火了以“大湾鸡”为主题制作的文创产品。场馆里的特许商店,各种各样的“大湾鸡”周边让人爱不释手。抱枕、帆布包到毛绒钥匙扣等周边在电商和线下伴手礼中迅速走俏,热门款出现断货、供不应求的情况。
“大湾鸡”的走红,让人联想到此前北京冬奥会“冰墩墩”的“一墩难求”。这些可爱的吉祥物把地域文化的特质、时代的审美趣味融入体育场景,让原本抽象的文化符号变得可触、可感、可收藏。抱枕上的憨态、钥匙扣的灵动,都是文化软实力的具象化呈现,既为赛事增添了温情与记忆点,也让观众在追捧周边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纳和传播背后的文化内涵。

赛场内的“大湾鸡”互动。 龚旭琪/摄
如今,吉祥物不再是孤立的视觉符号,而是串联起赛事、文化、消费的纽带,既让体育IP拥有了持续的商业生命力,也让传统文化、地域特色通过年轻人喜爱的方式破圈传播,实现了竞技价值、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共赢。
体育是无国界的语言,文化是连接心灵的纽带。赛事吉祥物化身文化传播的“信使”,体育竞技的激情与文化传承的温度相交融,官方设计与民间创意双向奔赴,展现了体育IP与文化表达的完美契合爆发出的强大感染力。
“大湾鸡”们让体育赛事超越了胜负本身,成为文化交流的平台,也让本土文化通过赛事的影响力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让不同地域的人们在共同的喜爱中,达成情感的共鸣与文化的认同。
现在,跟着记者的镜头,一起来遇见全运会上的“大湾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