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网讯(记者 彭锡 通讯员 李平)在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街道司家营社区,“戴克之家”儿童成长中心的启用,不仅为孩子们增添了一处快乐成长的乐园,更成为街道探索“社区合伙人”模式、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女性创业与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一块闪亮路标。
创新模式营造暖心营商环境
“选择再次扎根龙泉,源于这里政策、情感与制度的三重保障。”“戴克之家”创始人张凝的感慨,道出了项目落地背后的关键。
面对创业者普遍面临的场地与资源困境,龙泉街道创新推出“社区合伙人”模式,以“空间换服务”为核心——社区免费提供公共空间,社会组织则以专业化、常态化服务回馈社区。这一模式实现了政企资源的精准对接,变“单向输血”为“双向赋能”。
“这远不止是场地支持,更是一场共建共治共享的深度合作。”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街道还主动联动妇联、教育、民政等部门,在注册登记、活动备案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创业者扫清障碍,让其能够“轻装上阵”,专注事业。
柔韧力量深耕儿童成长沃土

“戴克之家”的诞生,源于一份温暖的初心。创始人张凝在丽江老君山支教时,被一名小女孩以“DYKE”(意为“永恒陪伴”)为主题的画作深深触动,自此坚定了投身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创业之路。
作为女性创业者,张凝将细腻的洞察与深沉的社会责任感融入机构运营,构建起一个涵盖心理陪伴、艺术表达、志愿服务与素养提升的综合性儿童成长支持体系。在这里,儿童编辑部赋予孩子话语权与成就感,惠民托管奖学金切实减轻家庭负担,儿童志愿者队伍播种公民意识的种子,艺术工坊与情绪角则守护着孩子们的多元发展与情感健康。“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的理念,在这位女性创业者的实践中熠熠生辉。
基层治理彰显城市温度

“戴克之家”是龙泉街道推进“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街道将儿童视角深度融入社区发展规划,致力于推动空间、服务、政策、文化“四位一体”的友好环境建设,初步构建起“15分钟儿童友好生活圈”。
通过整合辖区内的学校、公园、图书馆等资源,街道打造了多个安全、趣味的儿童活动空间,并持续扩大“社区合伙人”的“朋友圈”,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我们要打造的不仅是活动场所,更是孩子们的‘心灵家园’。”一位社区工作人员道出了工作的核心——让儿童的声音被倾听、潜力被激发,这正是基层治理中最动人的温度。
未来,龙泉街道将以“戴克之家”等项目为标杆,联动更多社会力量,优化儿童友好空间布局,推动儿童友好建设从“试点”走向“全域”,用持续的制度创新与深厚的人文关怀,书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