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林丽华)11月13日,记者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专场获悉,“十四五”期间,西双版纳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更加丰硕,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势更加彰显,绿色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
“十四五”期间,西双版纳州发挥自治州立法优势,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自治条例,颁布实施森林资源、环境保护、古茶树保护等11部环保领域法规规章及60余份配套文件,构建制度体系“四梁八柱”。州府所在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2020年的91.9%改善为2024年的99.5%,细颗粒物浓度从29微克/立方米降至21.1微克/立方米。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河湖17个,13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及县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连续10年保持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提升至98.7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30.11%跃升至79.72%。
“十四五”期间,全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率超90%,野生动植物综合保护率位列全省第一位。建成全国首个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亚洲象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80余头增至300多头,“北上南归”之旅获评全国“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率先开展生物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试点,获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终期“高度满意”评价,并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向世界推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协同推进绿色发展”的西双版纳经验。
“十四五”期间,全州新增新能源装机160.5万千瓦,增幅明显,绿色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99%。率先完成全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总价值12.68万亿元),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可量化、可转化。勐海县入选全国首批生态低碳茶整建制试点,勐腊县跻身省级林业碳汇试点,探索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2024年,七大重点产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3100亿元,林草总产值达457.81亿元,天然橡胶制品业和茶叶税收分别占全省38.6%、76.5%。持续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一种‘象’往的幸福”文旅品牌,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超700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破1000亿元,海外游客同比增长264.67%。
“十四五”期间,全州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43.8万亩,义务植树100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74.05%,稳居全省第一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214.7万亩,占全州国土面积的42.31%,筑牢绿色发展“底线”。水土流失面积较2021年减少172.17平方公里,减幅4.70%,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2.26%。深化中老跨境联合保护机制,将联合保护区域面积从300万亩扩展至500万亩,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开展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国家水生态联合执法、增殖放流等合作,以跨境生态安全共建共享,为跨境绿色合作搭建桥梁,让绿色发展的成果惠及周边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