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跟着古籍游四川”Citywalk打造全民阅读新场景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何佳欣
11月16日,四川省图书馆第一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万卷纵横晒腹囊——唐宋八大家之苏辙事略”讲座在此开讲。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苏东坡传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晋川先生,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讲述,为现场读者勾勒出苏辙这位北宋文坛巨擘的立体形象,从其勤勉治学、耿介立朝到晚年著述,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其文学成就与政治品格,引来听众阵阵掌声。
活动现场
“以往对苏辙的了解多停留在‘三苏’之一,今天才深刻体会到他那份‘沉静中蕴含力量,内敛里深藏锋芒’的独特魅力。”一位年轻读者在讲座后感慨,“讲座让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了起来,变得可亲可感。”
这场讲座,是四川省图书馆今年精心打造的“跟着古籍游四川”Citywalk研学及“中华经典传习所”系列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四川省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今年8月启动以来,这一创新文化品牌已成功举办3场馆内沉浸式主题活动、6场专题讲座,以及6场线下研学,旨在通过多元形式,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从静态阅览到动态体验:阅读方式的创新跃迁
回顾系列活动轨迹,一条清晰的创新路径跃然眼前。它打破了四川省图书馆传统“静态”阅览模式,将知识获取延伸至广阔天地。
活动现场
从图书馆走向街巷。系列活动以“行走的课堂”为理念,策划了多条“阅读路线”:孩子们曾循着杜甫诗踪,漫步浣花溪,感受“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意境;也曾化身“川味小侦探”,在古籍《华阳国志》《中馈录》的指引下,探寻郫县豆瓣的发酵密码,亲手烹制宫保鸡丁,理解“五味调和”的烹饪哲学。
从平面走向立体。馆内打造的“治世匠心·古籍‘玩起来’”通关主题活动,巧妙地将大禹治水、蜀相治国、武周革新等历史篇章,转化为沉浸式角色体验。读者在与NPC(非玩家角色)的互动中,亲身“参与”疏川导河、献策定计、女皇殿试,古籍知识在游戏化体验中得以内化。
从聆听走向思辨。系列讲座广邀名家,内容纵横古今中外。从周毅教授剖析“中西视野里的苏东坡”,到李静老师解读“杜诗里的天府四川”、王凌川会长讲述“探秘古蜀文明——三星照耀金沙”,再到四川省导游协会副会长游顾琳分享“行走140国,回望蜀道”,每一场都是知识的盛宴、思想的碰撞,引导读者在比较与对话中深化对中华文明的理解。
从传统阐释到当代转化:文化血脉的创新涌动
更深层次的创新,在于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活动精准找到了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当《诗经》的农事吟唱与杂交水稻的科技之光对话,当都江堰的古老水利智慧与智能灌溉技术相遇,当《天问》的宇宙遐思邂逅现代战机的凌云之姿……系列活动成功架设起一座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让青少年直观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与创新活力。
同时,活动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以“苏东坡传说”等非遗项目为核心,通过传承人讲述、文化足迹寻访、经典传习等方式,使非遗从书本名录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实践,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与传承使命感。
推进全民阅读,构建精神家园
据了解,当前四川省图书馆正以“跟着古籍游四川”与“中华经典传习所”两大品牌为翼,引领一场古籍的“活化”实践。
“跟着古籍游四川”将尘封的典籍化为鲜活的地图,通过研学、讲座与潮玩,把先贤的文字从书馆引向山河,让历史在脚下重生。
“中华经典传习所”以《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巴蜀特色鲜明的研习读本为基础,结合非遗、四川地方历史文化,实行“经典+”模式,让经典在传习中焕新,在互动中“火”起来。
四川省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系列探索,拓展了全民阅读的疆界。阅读不再局限于图书馆,而是蔓延至街巷与自然,绘就“无处不读”的生动画卷。“研学+讲座+活动”的立体模式,满足了公众多元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它更以创新的模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使古籍中的智慧融入现代生活,滋养人心。
(省图书馆供图)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何佳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