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为群众办实事丨盈江:“物质+服务”暖民心,“多元共治”显温度
“以前只靠补贴过日子,现在有人上门打扫、陪我看病,过节时还有人陪我聊天,心里亮堂多了!”平原镇低保户、106岁的克奶奶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盈江县社会救助“物质+服务”改革试点的真实成效。

以点带面,帮扶模式更具体
盈江县民政局以平原镇13个村(社区)为试点,突破传统“给钱给物”的单一救助模式,聚焦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困境儿童、低保家庭失能人员等四类重点群体,创新建立“物质保障+服务供给”并重的综合帮扶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多元主体参与”,整合社会福利机构、社工组织、专业企业等资源,构建涵盖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安全防护、情感慰藉、能力提升的“五大类”服务网络,推动社会救助从“保生存”向“保质量、促发展”转型升级。

细微服务,彰显民生温情
试点启动以来,专业团队为独居老人提供家居清洁、送餐服务,为重度残疾人士安排住院陪护,为困境儿童提供学业辅导,为有需要群体对接医疗义诊、陪同就医。截至2025年10月底,已精准识别服务对象110人,落实各类服务226项,其中生活照料占65%、健康服务占20%、情感支持占15%,有效缓解了“吃饭难、照护难、看病难”等现实问题。

全程监管,确保服务透明
建立从“主动发现”到“监督公示”的九步标准化流程,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开展不低于30%比例的随机抽查,引入第三方专业审计,多环节把控,确保试点资金90%以上直接用于服务实施,让每一分投入都精准惠及群众。

多元共治,社会救助更贴心
政府牵头搭建平台,社会组织、企业积极响应,人社、教育、卫健等部门协同支持,慈善力量补充助力。盈江县以需求为导向的“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模式,不仅为特殊群体带来实实在在的援助,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救助新路径,让民生保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使每一位特殊群体成员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供稿:县民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