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泸水市新建村:3310亩咖啡基地托起村集体经济新希望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8日 10:48:52  来源: 泸水市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答好五问促增收 | 泸水市新建村:3310亩咖啡基地托起村集体经济新希望

  近年来,泸水市大练地街道新建村以党建引领拓宽产业发展渠道,通过流转村民土地建设3310多亩咖啡基地,咖啡产业成为村集体经济的助推器。

  大练地街道新建村大南茂四组、五组的203亩咖啡园今年刚挂果,这几天迎来第二批采收,红彤彤的鲜果压弯枝头,村民们穿梭在咖啡树间进行标准化采收,咖啡园里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左边为次果,右边为好果

  “采收时我们都备着两个篮子,成熟度高、品相好的放一个篮子,品质稍次的放另一个篮子,必须严格分开,要是混在一起,就达不到精品咖啡的要求了。”来自保山龙陵的采收技术员杨云和介绍,当天的鲜豆会在下午六点准时运往保山加工,确保从田间到工厂的“新鲜直达”。

  过去,新建村以种植玉米为主,亩产值仅390元,村民收入渠道单一,尤其是老人、妇女等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体,增收更是难上加难。为改变这一现状,村集体果断调整产业结构,流转村民高山一带的旱地,引入咖啡种植并逐步扩大规模,咖啡种植总面积已达3310亩,昔日的“低产地”变成了村民的“增收园”。

  “过去种玉米,一亩地顶多有390元的产值;现在改种咖啡,盛产期亩产值能到8000元,亩产值翻了20多倍!”新建村党委书记段绍全算了一笔“增收账”。他表示,咖啡产业不仅让土地产出大幅提升,更给村民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村民们除了获得土地流转的收入,还能在自己的地里务工挣钱,村集体经济壮大后,年底还能拿到二次分红,彻底解决了无法外出务工群体的增收难题。

  “现在家门口有了咖啡基地,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像我这样没法去外省打工的老人,在这里干活一个月能拿2400元,日子过得踏实又开心。”正在采收鲜果的村民段绍英停下手中的活,脸上满是笑意,话语里满是对咖啡基地的认可。

  “下一步,我们会重点推进咖啡种植的精细化管理,定期组织技术培训,邀请专家来村指导,把更多村民培养成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咖农,让咖啡产业真正成为村里的‘长久致富产业’。”对于未来的发展,段绍全有着清晰的规划。(泸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秦伊萱 胡陈兰 蒋伯权)

责任编辑:董明强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