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价格高于同期!临沧咖啡迎来采收
11月中旬以来,云南省第二大咖啡主产区临沧进入咖啡采收季,23万亩咖啡陆续迎来丰收。受此前持续降雨的影响,今年临沧咖啡较去年普遍晚熟,但咖啡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去年同期,2025/2026产季,临沧咖啡预计总产量2.5万吨。

红果满篮,开秤日里算响“增收账”
“今天拉了1.5吨鲜果,价格是每公斤8.1元,比去年要高出许多!”临翔区圈内乡昆赛村村民王如伟笑呵呵地说,看今年这行情,之前新种的2亩咖啡以后也是大有希望。
在圈内乡,云佳咖啡庄园的收购点热闹非凡。载满鲜果的拖拉机、三轮车络绎不绝,过磅声、扫码付款声此起彼伏。开秤首日,每公斤咖啡鲜果收购价高达8元至8.5元,较去年上涨66.6%,农户日收入轻松突破500元。

云佳咖啡庄园负责人王家强表示,尽管今年受降水影响成熟期推迟,但充沛的雨水让果实饱满、品质更优,预计收购量将达2500吨。
在永德县崇岗乡大红山基地,包山村村民禹宏望着自家21亩咖啡地信心满满地说:“去年每亩收入6000元,今年花开得旺,果子结得多,肯定能增收!”

大红山基地咖啡树与坚果林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立体农业”画卷。崇岗乡通过“坚果+咖啡”套种模式,让90%的咖啡地实现双重收益,既遮阳保墒,又降低风险。全乡咖啡种植面积突破1.2万亩,投产面积6000余亩,预计今年可采收鲜果2000多吨,产值超1800万元。
产业升级,从“卖果子”到“造品牌”
临沧咖啡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全产业链的支撑。云佳咖啡庄园构建“种植—初加工—品牌—销售”一体化模式,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将“小果子”炼成“金豆子”。庄园内,技术培训课堂座无虚席,农户们认真记录着如何通过分级采摘、精准发酵提升咖啡风味。“过去种咖啡靠天吃饭,现在有了技术指导,果子直接卖到加工厂,还能在庄园务工增收。”包山村村民罗国华道出了众多咖农的心声。

永德县滇咖咖啡有限公司则以“政府+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整合资源,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收购服务,解决“种不好、卖不出”的难题。公司销售经理王蓉介绍,通过采摘培训、分级收购、精准发酵三大核心环节,确保临沧咖啡“浓而不苦、酸而不烈”的独特风味。“今年收购价为每公斤9元,目标就是服务好咖农,打响永德咖啡品牌!”

在沧源佤族自治县天坑景区旁,秋珀庄园咖啡种植基地里的每一棵咖啡树都有专属“身份证”——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等关键数据,数据同步传输至管理人员的手机终端,实现“精准管护”。秋珀庄园的咖啡加工厂内,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咖啡鲜果历经脱皮脱胶、微生物发酵、精细烘焙等多道工序,蜕变为香气浓郁的精品咖啡豆。今年刚投产的咖啡精深加工车间,将进一步提升咖啡精品率与精深加工率,预计年产值可突破5000万元。

据秋珀庄园负责人介绍,庄园培育的“天坑水洗萨奇姆”咖啡豆,以89.96分的高分夺得2025年云南瑰宝咖啡生豆大赛冠军,创下每公斤13150元的中国咖啡价格新纪录。沧源县与云南省农科院合作搭建咖啡品质追溯系统,实现了“从种子到杯子”的全程可追溯。

科技赋能让沧源咖啡产业链不断向上下游延伸,除传统烘焙豆、挂耳包外,当地还研发出冷萃浓缩液、咖啡文创等多元化产品。仅秋珀庄园,年接待游客就达5万人次,咖啡产品线上销售额占比达40%。
政策护航,绘就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
庄园化发展的赋能效应,正渗透到临沧咖啡产业的每一个环节。临翔区精准发力,借助沪滇合作、涉农资金整合等项目,支持咖啡庄园的基地建设、企业培育与品牌推广,成功孵化出云佳、昔归、1349等一批特色庄园综合体,全区咖啡鲜果年加工能力达1.26万吨。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全市咖啡种植面积超23万亩,稳居云南省第二大咖啡主产区。2025/2026产季咖啡鲜果每公斤收购价达8.8元以上,预计总产量2.5万吨。“今年我们重点强化咖啡新农人培训,提升田间管护、规范鲜果采摘,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原料根基。”

面向未来,临沧市已出台《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5年)》,从基地建设、初加工升级、科技赋能到金融扶持,打出政策“组合拳”,市、县(区)政府专项工作专班全程护航,为产业腾飞注入强劲动力。
磅秤仍在跳动,车辆往来不息,培训课堂里求知若渴。在这片红果累累的土地上,从标准化种植到全链条加工,从技术赋能到市场对接,“庄园经济”正让一颗颗小小的咖啡果,真正成为带动农户增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黄金果”。
临沧咖啡,正以其日益醇厚的风味和愈发强劲的产业脉搏,香飘四方。(记者 王朝宇 通讯员 易思敏 李忠林 关汪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