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蓝莓产区进入寒冬的时候,云南蓝莓已进入2025至2026年采摘季。

11月下旬,光筑农业集团在文山州丘北县维摩乡的蓝莓大棚里,青涩的果实连日来次第泛起红晕,继而沉淀成深紫,披上银白的薄纱——那是果粉,是蓝莓可以卖上好价钱的印记。家住附近的村民杨绍梅指尖轻点,正在仔细采摘蓝莓,她和同伴每天平均能有150到250元的工钱,在传统的农闲季拓宽了增收新渠道。



新摘的蓝莓贴上可追溯采摘者姓名的二维码,就近运输至光筑集团投资兴建的亚洲最大单体蓝莓初加工厂,经过两次预冷后,再贴上加工厂二维码,最快36小时就能冷链运抵沿海等市场。

立体气候优势使云南蓝莓供应周期长达10个月且生产成本低,云南最早的蓝莓早熟品种上市期为9月中旬,比省外提早50天以上。高原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在抑制病害的同时提升了果实糖度,所产蓝莓糖度和硬度普遍高于省外产区,花青苷种类也有更优的呈现。


2020年以来,云南蓝莓产业从10多年前的零星种植一跃而起,成为全球蓝莓种植户版图上的强劲新势力。数据显示,2024年末云南蓝莓栽培面积达24.9万亩,占全国面积的17%,产量17.1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2%,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当年,云南蓝莓年产值突破170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0万人。
云南网记者 段毅 王淑娟 王璐瑶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