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盘之上,楚河汉界分庭抗礼;落子之间,藏尽人生智慧与执着。“好运弈棋来”2025年中国体育彩票全国象棋民间棋王争霸赛总决赛日前落下帷幕,来自云南昭通的“00后”棋手付旌臣凭借攻守兼备的稳健棋风与关键时刻的精妙破局,在全国31位省级棋王中脱颖而出,最终摘得本年度“中国体育彩票民间棋王”桂冠,为云南斩获该赛事史上首个全国冠军荣誉。这位与象棋相伴十余载的棋手,用热爱浇灌初心,用坚持书写成长,在楚河汉界间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棋路启蒙:家人引路,良师护航
“小时候看到家里人下棋,觉得特别有意思,慢慢就产生了兴趣。”付旌臣的象棋之路,始于童年时家人围坐对弈的温馨场景。从最初的好奇围观到主动上桌对弈,象棋逐渐从一项消遣变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后来想要下得更好,在钻研棋艺的过程中,象棋已经成为我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亦师亦友——不仅是技艺切磋的载体,更是成长路上的精神伙伴。”
这份热爱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父母始终鼓励他学棋比赛、精益求精。而两位象棋老师刘祖勇、蔡光顺的出现,更让他的棋路走得愈发坚实。“他们不仅教我棋艺,更教我要做德才兼备的棋手。”谈及一路走来的支持者,付旌臣满是感激。作为从云南走出的棋手,付旌臣始终有着一份特殊的使命感。“我一直把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让全国棋坛对云南象棋刮目相看视为己任。”这份责任感,也化作了他不断精进棋艺的动力,塑造了他沉稳坚韧的棋局心态。

学棋之路:刨根问底,破局成长
从初涉棋坛到问鼎全国,付旌臣的进阶之路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与钻研。“对于理解不深刻的局面,我特别愿意花时间刨根问底,从不觉得枯燥。”这份对棋艺的执着,让他在无数个日夜与棋谱为伴、与棋局对话。
学棋路上,瓶颈期是常态,但付旌臣有着自己的破局之道。“只有常学常新,才能积量变为质变。”他认为,象棋的进步没有捷径,唯有在持续学习中沉淀,在反复复盘里提升,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中,才能实现技艺的飞跃。
谈及最难忘的一次对弈,付旌臣回忆起2011年的经历。“当时我才9岁,第一次参加比赛,走到明显优势的局面时因为性子急躁走得太快,被对方抽子,最后无缘奖牌。”这场失利成为了他棋艺生涯的重要一课,也让他从此学会了沉稳落子、谨慎布局。除了钻研棋艺,付旌臣还喜欢看历史书和打牌,他表示,这些爱好和象棋一起让他拓宽了思路,“从中能够深刻理解到,做事情掌握合适的方法和策略非常重要。”多元的兴趣爱好,为他的棋路带来了更多启发与灵感。
夺冠征程:知己知彼,从容应战
付旌臣关注到体彩民间棋王争霸赛,起初是因为赛事宣传广泛,大赛还为象棋爱好者提供了很多福利,但真正参与其中后,他更看重这个平台带来的竞技与交流机会。作为第二次参赛的“老将”,他坦言今年的优势在于经验更丰富,备战阶段也做足了功课。

“赛前我觉得前三是满意结果,前八是正常发挥,但心里始终朝着冠军努力。”付旌臣的备战策略务实而高效,“主要是休息好保持状态,同时研究好可能遇到的对手,提前摸清赛制并制定应对策略。”这份充分的准备,让他在比赛中从容不迫。
决赛场上,面对对手的凌厉布局,付旌臣沉住气见招拆招,最终凭借关键一步“妙手”锁定胜局。最让他难忘的是决赛结束的瞬间:“前一秒还沉浸在棋局中,对手超时后棋钟响起,我猛然站起来,才发现围栏外站满了围观的人,那种紧绷后突然放松的感觉永生难忘。”夺冠的激动与释然交织,让他感受到长期坚持终于有了回报。
赛事之益:平台赋能,共促棋兴
在付旌臣看来,体彩民间棋王争霸赛最吸引他的不仅是丰厚奖金,还有完善的赛事服务与独特的赛制设计。“从省级决赛开始,车旅、食宿都由体彩承担,大大降低了参赛成本,这是对棋手们很好的福利。”而层层选拔、全国棋手齐聚的赛制,让赛事兼具观赏性与竞技性,也为民间棋手提供了绝佳的交流平台。

“家门口的赛事”模式,更让付旌臣有了新鲜体验。“在社区体彩实体店参赛,能接触到很多平时很少参加其他比赛的象棋爱好者,增进了不同群体的交流。”而赛事融入的直播、大师互动等形式,付旌臣认为意义重大:“这些方式拉近了爱好者和职业棋手的距离,让象棋比赛和爱好者不再割裂。同时也让民间棋手能了解正规比赛流程,学会更严谨地行棋。”
对于体彩长期支持象棋运动的举措,付旌臣认为对象棋运动发展大有裨益:“这不仅促进了象棋项目的推广,也为棋手和爱好者搭建了优质平台。”成为民间棋王后,付旌臣并未改变初心。“我会继续努力提升棋艺,认真参赛追求好成绩,这次夺冠是里程碑,但不会改变我一直在坚持的事情。”未来,他仍会积极参与合适的赛事,也会在恰当的时机推广象棋文化。
“作为年轻棋手,希望这次夺冠能带动更多年轻人关注象棋、热爱象棋;作为云南棋手,希望能让家乡有更多人关注象棋项目。”从云南海选到全国夺冠,付旌臣用实力证明了民间棋手的潜力,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这位“00后”民间棋王也将带着对象棋的热爱,在传承与精进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书写更多精彩篇章,为云南乃至中国象棋的发展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云南网记者 龙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