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迎来关键节点——飞机维修基地一期工程的土石方及地基处理分部工程顺利通过验收。这标志着该基地项目的地下“筋骨”全面筑牢,为后续主体结构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云南省民航领域的重点工程,这座飞机维修基地从规划之初就承载着特殊使命:未来,它将成为B737、A320等主流民航客机的“健康驿站”,承担起航线维护、定检维修及整机喷漆等关键业务,为往来南亚东南亚的航班提供坚实保障。而此次顺利验收的地基工程,正是支撑起这一切的“压舱石”。

走进项目现场,1574.6亩的施工区域内,曾经的起伏地貌已被平整成坚实的作业面。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工程的宏大规模:累计挖方676万立方米,填筑量更是高达1130万立方米。“如此庞大的工程量,既要抢进度,更要保质量,每一寸地基都容不得半点马虎。”项目技术负责人的话,道出了工程建设的核心要求。
然而,工程地质条件却颇为复杂。为让地基“稳如磐石”,项目团队没有生搬硬套传统工艺,而是量身定制了一套“组合拳”——碎石桩与CFG桩交错排布,像“钢筋”般扎入地下;强夯机的巨锤一次次落下,将土层压实成坚固的“地基板”;振动碾压工艺则让边坡如同被“熨平”般紧实。施工期间,2.5万余根碎石桩深扎地下,总长度达40万延米;54万平方米的土工格栅层层铺设,为地基穿上了“防滑衣”。尤其是建筑区创新采用的“1+1”相间虚铺法与“两点一满”强夯技术,将压实度误差控制在毫米级,让严谨的工匠精神体现在每一个施工细节中。
从2023年9月1开工进场,项目团队的攻坚之路就布满挑战。石油管道和自来水管迁改、料源短缺、施工工艺复杂,通过组建专家团队日夜攻关逐一破解。为守住质量底线,项目建立起“源头管控+全程监测”的质量管理体系:填料进场前,上千组原材料要经过“过筛式”检测;施工过程中,5400余个关键点位通过数字化监控实时追踪,压实度、固体体积率等指标全程可溯,确保每一方土石都符合标准。

验收现场,昆明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的监督人员与指挥部、设计、监理、施工等多方代表一道,踏遍工地的每一个关键区域,仔细核查施工资料。验收组通过严格的现场核查与资料审查,确认本次验收的8个分项工程、2579个检验批质量全部合格,资料完整有效,一致同意一次性通过验收。
随着地基工程的圆满收官,飞机维修基地即将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未来,这座现代化维修基地将让长水机场的航空维修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能降低航空公司的维修成本,更能让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航空枢纽地位更加稳固。
“赋能民航发展,共筑幸福空间。”云南机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带着地基工程建设中凝聚的攻坚精神,继续以高标准推进后续工程,让这座“空中驿站”早日投入使用,为云南民航事业的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云南网通讯员 朱芸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