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到57只雪豹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11月26日,记者从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自2020年首次监测到雪豹以来,保护区已累计识别出57只雪豹个体,包含10个家庭组,成功捕捉到含幼崽的“四豹同框”珍贵画面,雪豹种群密度达每100平方千米3.35只,直观印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完整。
保护区于2024年4月启动雪豹专项调查,历时一年半,在1000平方公里范围内布设89台红外相机。调查团队综合运用红外相机监测、痕迹调查、分子粪便学等技术,结合物种分布模型、空间标记重捕模型等数据分析方法,全面掌握雪豹种群数量、分布范围及栖息地适宜性。经个体识别,57只雪豹中包含43只成年个体、3只亚成体和11只幼崽,种群结构完整,具有较强繁殖活力。
保护区为雪豹提供了完整且富有活力的生态系统支持。森林覆盖率达65.44%,除雪豹外,还记录到猞猁、荒漠猫、兔狲和豹猫4种珍稀猫科动物,形成结构完整的捕食者群落。调查估算保护区有岩羊、马鹿等蹄类动物约3590只,为雪豹等顶级捕食者提供了充足猎物保障,维系了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此外,调查结果显示,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名录由原来的612种增加至628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由178种增加至233种。马麝、荒漠猫等对栖息地质量和人为干扰极度敏感的物种频繁现身,彰显保护管理措施卓有成效。
据介绍,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创新成立全省首家生态警务室,打造集党建引领、法治护航、人才筑基为一体的“政检才”生态管护执法体系,统筹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青海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