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大“廉动力”
□河南日报评论员
日前,河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了5个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的经验做法和5起损害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既彰显了纪检监察机关严查损害营商环境违纪违法问题的鲜明态度,也彰显了以实际行动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暖心温度。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干部思想作风、精神状态的“试金石”。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要求,聚焦吃拿卡要、冷硬横推、违规收费、趋利性执法等严重影响市场秩序问题,督促纠治整改,促进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今天的河南,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营商环境。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投,企业就往哪里落,人才就往哪里流。今年4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落实惠企政策、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等十项具体措施,以及“严禁打折扣搞变通、严禁设置隐形门槛”等“十个严禁”,着力构建“有事不撒手、无事不插手、好事不伸手、难事不放手”政商新生态。
良好营商环境,背后是干部的担当作为、清正廉洁。紧盯惠企政策落实、政企沟通、诉求解决等关键环节,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汇编政企直联手册、选派企业“护航监督员”等务实举措,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聚焦涉企执法、招投标等重点领域,以“零容忍”态度严查吃拿卡要、违规收费、趋利性执法等突出问题,让企业摆脱不必要的干扰,集中精力搞生产、谋发展;以监督推动改革,倒逼职能部门在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上求突破,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跃升,廉洁底色与服务亮色相得益彰……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足政治监督职责,用主动监督、靶向施治、创新赋能的系列举措,规范政商交往的“亲清边界”,守住公平公正的市场底线,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经济秩序。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扛牢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把宏观政策利好一项一项落实到产业上、企业中,让群众有更多看得见的获得感,离不开政治生态之“好”与营商环境之“优”同频共振、相辅相成。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业兴。每一个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作风,都是营商环境的影响因素。新征程上,全省各地各部门将以更严作风、更高标准、更实措施,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档升级。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员,助推“廉动力”奔流中原大地,“亲则两悦、清则相安、亲清事成”的理念深入人心,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动能更加充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