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彭锡 通讯员 刘俊 杜龙才)路用原材料质量是交通工程的“生命线”。近年来,云南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工程质量监督支队聚焦源头管控,创新构建“年度统筹、联合监管、闭环追溯、信用约束”的路用原材料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破解责任虚化、追溯困难等行业难题,使全省路用原材料质量年度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为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筑牢坚实基础。

据介绍,该支队将原材料监督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明确抽检范围、频次及标准,实现不同等级公路项目和各类原材料全覆盖。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随机确定检查对象与执法人员,及时公开抽查及查处结果,确保监管公正规范。近三年来,累计联合检查高速公路等项目74个,抽检路用原材料2427组,涵盖12类21种关键材料,形成常态化监管格局。
源头把控是质量监管的关键。支队以规范取样、精准检测为突破口,在样品采集环节严格落实“四不两直”要求,督查人员直插料场和施工现场抽取料样。取样时,要求生产厂家、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四方代表共同见证,现场签署确认文件,形成清晰责任凭证;样品封存后立即盲样编码并送第三方检测,最大限度保障结果客观公正。三年间,近万名取样代表参与见证,推动质量责任落到实处。“四方见证取样让质量责任一目了然,各方履职更到位了。”一位在建高速质量管理员评价。

为压实质量责任,支队建立“发现问题—溯源追责—整改落实—复查验证”全流程闭环机制。针对检测不合格的原材料,立即凭完整见证资料启动溯源,责令责任单位限期清场整改,并以“四不两直”方式复查验证。近三年,累计查处不合格材料55组,涉及粗集料、波纹管等9类材料,均完成闭环处置。同时,将质量问题与信用评价挂钩,对问题项目列为“重点关注项目”,通过加大抽检频次、动态监控等强化监管。
如今,云南交通建设领域质量责任体系更健全,集体责任被精准细化到单位、岗位和个人;治理方式持续优化,实现源头管控从集中整治向日常管理转变,参建单位质量意识显著增强。
“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闭环监管模式,推进“数字化质量监督”建设,开发原材料溯源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实现全过程可追溯,全面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