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张永权评论集《伏枥论集》新书分享会在昆举行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8日 20:05:24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网讯(记者 龙彦)11月28日,由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云南人民出版社主办,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云南省作协文学理论与评论专委会承办的张永权评论集《伏枥论集》新书分享会在昆明举行。

  《伏枥论集》全书50余万字,共有四辑,布局精妙、内涵深厚,凝结了作者数十年的文学观察与理论思考,彰显着云南老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新书第一辑以“审美中的时代之声”为题,作者将作品评论与时代精神、人民生活紧密相连,尽显文艺评论的现实关怀;第二辑聚焦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生动展现了少数民族作家的主力军风采,为多民族文学研究留下珍贵文献;第三辑则充分关注“太阳鸟”云南儿童文学群体,既回望经典之作也关注新生代力量,用心守护了云南文学创作的初心;第四辑“以评代序”,为作者与读者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尽显文学评论的温度与价值。

  从深度评价云南文学创作领域“前辈”丹增、彭荆凤、高洪波等名家的经典作品,到对“后生”沈洋、潘灵等中青年作家的精准解读,再到对基诺族女性作家阿布基渃等新兴创作者的“雪中送炭”式扶持,张永权所著评论集《伏枥论集》秉持“不薄名家重新人”的理念,集中收入并点评了云南文学创作领域创作者的经典作品。该书既尊重创作者的文学传承,又致敬创作者的文学创新;既鉴赏名家名作,更评介新人力作,以客观的评论立场,为云南文艺评论事业树立标杆。

  新书分享会上,来自云南文学评论界、出版界代表、作家和读者代表们围坐共读新书,围绕《伏枥论集》的学术价值、文学意义、创作特色等主题展开交流,现场分享阅读感悟。嘉宾们共同品鉴和探讨了新书作者张永权的独特评论风格与写作特点,认为该著作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云南多民族文学实践充分融合,对边疆文学评论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并生动阐释了该作品对“文学滇军”的助力和影响。

  “《伏枥论集》的出版不仅为云南文学评论界提供了一部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评论范本,更传递了一种坚守初心、扎根大地、关注人民的文学精神。”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云南省评协主席晏中代表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对张永权数十年文学坚守表示致敬,并希望这部厚重的著作能启迪更多文学同仁和文艺评论工作者深入生活、贴近创作者,写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评论作品,让云南文学评论事业持续绽放出绚丽的文学光彩。

  作为新书《伏枥论集》的作者,张永权1965年从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毅然扎根云南边疆,深耕文学领域数十载。他曾历任《边疆文艺》诗歌散文组组长、《边疆文学》编辑和主编等职。他是笔耕不辍的创作者,著有诗集、散文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等多部佳作,斩获多项文学奖项。张永权也是编辑和评论家,他不断见证并帮助一大批云南民族作家和作品从云岭走向全国。如今,年近80岁的张永权推出其创作生涯中的第29部著作《伏枥论集》,既是对其文艺评论事业的一次深情回望与总结,也对云南文艺评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是我文学梦发芽和开花的地方,是支持我走过60年文学创作生涯的福地。”新书分享会上,张永权回顾了自己从四川大学毕业后扎根云南的文学轨迹,分享了在《边疆文学》担任编辑期间发掘云南民族作家优秀作品的难忘经历。张永权认为文学评论既要保持理论深度,更要饱含人文温度,坚持艺术标准和文学标准并重,“希望云南文坛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坚守艺术理想,继续谱写新时代的文艺华章。”

责任编辑:李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