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会现场 记者 王靖中 摄
秋冬交替之际,大理的阳光依旧和煦。一场跨越六国的对话,让波光粼粼的洱海与滚滚流淌的澜沧江—湄公河相互激荡,碰撞出合作、共享、共创的美丽浪花。
2025年11月19日,2025澜沧江—湄公河地方政府合作论坛暨历史文化名城对话会在大理举行。来自澜湄六国的约200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地方赋能新机遇 江河同心筑未来”主题,共商区域合作新篇章。
各国代表一致认为,澜湄六国,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澜湄合作历经10年耕耘,已成为一条共享机遇的黄金纽带、共护生态的绿色纽带、共筑幸福的民心纽带,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枝繁叶茂、地方合作硕果累累。

2025澜沧江—湄公河地方政府合作论坛暨历史文化名城对话会 记者 王靖中 摄
凝聚共识 共筑区域合作新格局
“区域合作需秉持团结互助、共享优势经验的原则。”老挝南塔省委书记万沙瓦·西潘敦指出,澜湄合作应依托澜沧江—湄公河构建立体交通与经济联动通道,共建水资源协同机制,统筹旱涝调控与清洁能源开发,推动绿色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并进。作为联通老中的北部枢纽,南塔省正充分发挥昆曼公路优势,持续推进政治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大支柱建设,深化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等五大优先领域合作。
“胡志明市承诺以可靠、活跃、开放的伙伴姿态,务实高效推进与澜湄各国的全方位合作。”越南胡志明市友好组织联合会副主席黎氏妙玲表示,该市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通过古老建筑修缮、历史步行街活化等系列工作,持续夯实人文合作基础。她特别强调,期望与昆明、琅勃拉邦等兼具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的城市深化务实联结,让文化成为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参会代表考察大理古城 记者 王靖中 摄
科技赋能 构建生态文明新路径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各国代表分享了科技创新助力环境保护的实践成果。“建设生态文明已不只是发展中的一个选项,而是贯穿所有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越南老街省人委会常务副主席阮世福指出,老街省通过扩大数字基础设施、应用数字技术监测资源环境、推广高科技农业和清洁技术,推动绿色智能化发展。他期望与云南联合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防灾减灾合作,共同履行保护黄连山生态系统和红河水域的责任。
缅甸木姐镇区政府行政长官吴若琳说:“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可以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推动力。”吴若琳特别指出,可再生能源技术是创造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依赖的有效途径。基于木姐与瑞丽两地民族、文化、环境的高度相似性,她呼吁双方运用现代方法和技术,共同保护和维系流经边境的瑞丽江,协同应对自然灾害,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分享了云南的创新实践:云南引入清华大学的“水质荧光指纹技术”,采用“精准溯源+微创治理”模式,构建基于AI的湖泊藻密度预测模型,为高原湖泊水质改善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域,创新提出“资源化利用”治理模式,采用“小三格+大三格”等生态化措施,实现污水就近就地还田利用,推动全省治理率从2021年底的32%跃升至2024年的58.8%。

对话会现场 记者 王靖中 摄
文化传承 守护区域文明瑰宝
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各国代表展示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历史文化遗产是文明的佐证,传承的载体。”老挝驻昆总领事邦当·巴萨帕迪介绍,老挝通过注册并分级管理文化遗产,鼓励个人和组织参与维修修复,实现文物保护有法可依,并通过旅游收入反哺遗产保护。
柬埔寨古迹保护与考古处负责人宋・索帕拉分享了吴哥窟保护的国际合作实践:通过成立柬埔寨吴哥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并与全球18个国家、28个机构合作开展70个项目,吴哥遗产得到有效守护。其中,与中国的合作堪称典范,从周萨神庙到茶胶寺,再到正在进行的吴哥通王宫遗址修复工程,长达数十年的合作历程充分体现了“地方携手”在全球文化遗产治理中的巨大力量。
泰国曼谷市政府副常务秘书勒特拉克・利拉隆桑介绍了曼谷“保护旧城,焕发新生”的理念,通过实施昂昂运河、普林巴察坤运河等改造项目,让历史地段重新焕发活力。在科技赋能方面,曼谷利用“开放数据”系统、“风险地图”系统以及“Traffy Fondue”手机应用程序等,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与公众参与度。她表示,保护城市的真正核心在于让市民们的生活更美好。
展望未来 共创金色十年
柬埔寨班迭棉吉省副省长克洛・努伊从地方友好关系的角度,阐述了合作对全球治理的贡献。他列举了与中国云南省缔结友好关系以来取得的成就,包括建设友好农业科技示范园、提供实验室与农业设备、开展人员培训与奖学金项目等。这些务实合作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更是地方政府通过友好交往参与区域治理、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写照。
“今年澜湄合作迎来金色10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杨万明表示,各方应坚持创新,抢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机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共同打造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随着‘澜湄签证’生效实施,民众往来更加便利,期待各方深化互鉴合作,拓宽青年交流渠道,让澜湄传统友好薪火相传。”
参会代表纷纷表示,本次对话会充分展现了澜湄国家地方政府在推进全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坚定决心与务实行动。通过深化合作、共享经验、协同创新,六国正携手共建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为构建澜湄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动力。
云南网记者 王靖中 郭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