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球!快传球!”三角梅与炮仗花掩映的花巷深处,震天的欢呼声从篮球场阵阵传来——安宁市县街街道雁塔村“村BA”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这座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元朝三泊县旧址村落,正因一场持续一个半月的篮球赛焕发出全新活力。

球赛现场
赛场上,队员奋力拼抢,动作矫健;场边,游客举着手机直播,欢呼不断。“我们把学生社团活动搬到了村里,篮球赛开场前有汉服走秀,轻纺职业学院的服装设计走秀也在这里上演。”驻村选调生、村党委书记助理杨霓介绍道。
今年雁塔村的“村BA”打破常规,与周边高校开展校地合作,将大学生社团活动引入古村,让篮球赛变成一场持续一个半月的周末嘉年华。从11月1日开幕至12月中旬,每个周末,篮球赛、咖啡节、创意集市、Live演出轮番上演,不仅点燃了乡村的运动热情,更转化为文旅发展的契机,带动民宿、餐饮和手工艺品升温。

云南轻纺职业学院汉服社汉服秀
最令人惊喜的变化发生在代际之间。67岁的赵永敏老人坐在乡村大舞台前,乐呵呵地看着学生们表演:“以前村子里白天静悄悄的,我们老两个除了看电视,就是大眼瞪小眼。现在好了,家门口天天像赶集!”老伴罗学伟也笑着附和:“周末最热闹,我们没事就搬个凳子去看球,比看电视热闹多了!”
小吃店老板娘许成薇麻利地翻动着锅里的洋芋,金黄的表皮在油锅中嗞嗞作响,她放下手中的活计感慨:“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做梦都没想到会变成这么漂亮的花巷。”她的小吃店开了四年,见证了村庄的蜕变。她的招牌炸洋芋,在篮球赛期间一天能卖出两千多元,“学生们最爱这一口,说是我调的辣椒面特别香。”问及最大的愿望,这位48岁的店主朴实地笑道:“就希望人流量再多一点。”
由老宅改造的“三泊印巷”民宿里,老板娘马丽萍刚送走一批长住客人。“他们是附近矿上的,一住就是两三个月。”两年前,马丽萍拆掉祖辈留下的半土半砖老房,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两栋民宿。“当初就想着,村子发展起来了,我家宅基地大,正好做民宿。”14间客房里,8个标间都带着宽敞的外阳台,推窗见绿,满院花香。
马丽萍的民宿是雁塔村业态升级的缩影。雁塔村被列为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试验区实验村后,打造了“一巷一花、一巷一景”的特色花巷,成为其亮丽名片。目前,村里已打造完成了4条特色花巷,总长度约2公里,炮仗花、三角梅、金银花等各类花卉遍布村落。漫步其间,村内的咖啡屋、手工作坊、茶室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篮球场大树背后的“树对面”网红咖啡屋、瓦猫窑,吸引众多游客排队打卡。

“树对面”咖啡屋
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人的身上。来自重庆的李雪琴和爱人已在此旅居半年多。“第一是天气好,第二是民风淳朴。”问及留下的理由,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如今,他们正计划在安宁买房定居,“准备在这边不回去了”。像李雪琴这样被雁塔村吸引的“新村民”越来越多,他们在此旅居、创业,甚至将事业也带到了这里,开创出“商务旅居”的新模式。
“滇中一颗印”老宅,见证着这座古村的沧桑变迁。雁塔村用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古老文脉与当代生活和谐共生,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乡村梦想。
站在古巷深处,篮球场的欢呼声、咖啡屋的谈笑声、花巷里的脚步声交织成曲,一首属于新时代雁塔村的乡村振兴协奏曲正悠然奏响。
云南网记者 陈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