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湾塘乡,滇越铁路上的人字桥如同一位跨越世纪的老人,见证着桥下与桥同名的小村庄的变迁:2007年,有零星村民易地扶贫搬迁至此;2014年,村里进行了一轮房屋改造;2022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启动,村庄全面净化、绿化、亮化、硬化。冬日步入人字桥村,村口鲜花盛开,黄墙红瓦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用双手让家园更美丽,日子更红火。

如今的人字桥村面貌一新
冬天虽然不是旅游旺季,但从全国各地来打卡滇越铁路人字桥的铁路发烧友仍络绎不绝。近年来,当地围绕人字桥文化旅游资源,实施“党建+精品村庄”建设战略,完成基础设施四化工程并发展文旅融合产业。“我和朋友来打卡人字桥。没想到人字桥村也这么漂亮,家家户户房屋整洁有民族特色,走在干净整洁的石板路上,每一个转角都是风景。”广西游客李琳说。2024年,村里吸引游客9.87万人次,带动增收超1000万元。

村里道路整洁,游客体验感很好

人字桥成为游客们的打卡圣地
人字桥村村民小组长杨永德介绍,在启动最近一轮改造前,人字桥村仍然存在人畜混居、水源污染等情况,经济条件也比较落后。在中信集团和上海徐汇区的帮扶下,人字桥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村容村貌的美丽蝶变极大地激发了乡村旅游的活力,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惊叹于百年铁路的工程奇迹,流连于乡村的宁静秀美。“游客多起来,我们也多了一条致富的路子。有时间我就在村里摆摊卖苗族汤锅,游客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千元。一年也能多收入几万元。”村民古朝秀说。

徒步滇越铁路,追寻百年前的历史印记

荔枝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
人字桥村置身的山林间也是绿色产业的发展富矿。过去,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玉米等低产值作物,近年来,屏边县制定印发了《关于推动脱贫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聚力发展以“林、果、药、水、石、旅”为重点的“6+N”产业体系,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前也种砂仁,但管理不好也卖不出好价格。这几年有县上的农技人员手把手教,种出来还有云南白药这些企业来收购,每年收益都不错。”古朝秀说。

人字桥村民迎来幸福新生活
云南网记者 王淑娟 段毅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