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云南西畴县:石漠大地结出脱贫致富果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6日 10:15: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编者按:7月4日,由中央网信办、云南省委网信办共同组织的“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主题采访活动(云南站)正式启动。未来5天时间里,来自中央、省州市的多家媒体记者,将走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西畴县脱贫攻坚一线,对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感人扶贫脱贫故事、典型经验做法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主题采访活动(云南站)正式启动。陈明凯 摄

  屋里没粮食,他们炸石造地;地上没有路,他们劈山开道;家中没有水,他们自建小水窖;山上没有树,他们封山造林……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西畴人民选择不等不靠不懈怠,做到苦干实干加油干,共同孕育出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病魔没有压倒我,贫穷没有压倒我,暂时的生活困境更压不倒我,因为我挺住了……”家住西畴县蚌谷乡海子坝村身患乳腺癌的女党员、原村小组组长谢成芬,泣不成声地说。常年拖着病体,她带领干部群众苦干3年,终于修通硬化了全长8公里的水泥路,谱写出一曲“击败贫困、战胜病魔”的壮丽赞歌。

  而在西畴县,像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媒体记者参观了解西畴群众与石漠化抗争的故事。姬祥虎 摄

  “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只见石头不见土,玉米长在石窝窝;春种一大片,秋收一小箩!”民间流传的这句谚语,是西畴人民曾经在石缝中求生存的真实写照;而他们敢于向大山宣战、向石漠宣战、向贫困宣战,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家里的粮食多了、腰包鼓了、生态好了、村庄也靓了,俨然呈现出一副副新时代下的新面貌。

西畴县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姬祥虎 摄

  抗石漠、斩贫魔,两场谷子一起打

  “搬开石头种树,拔掉穷根致富。”7月5日上午,当记者走进西畴县三光片区时,矗立在山腰上的这几个大字顿时映入眼帘。昔日的嶙峋乱石,如今已变成层层台地,一棵棵猕猴桃树、李子树正茁壮成长,村舍整齐绿意盎然,一幅壮阔的“六子登科”画卷展现在眼前。

  据了解,西畴县99.9%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裸露、半裸露的喀斯特地貌占75.4%,有26万人生活在“石头窝窝”里。而三光片区,则是西畴县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树林砍光、水土流光、姑娘跑光”的三光片区早已“名声在外”。基本无水利化设施、人均耕地少、群众收入低、贫困程度深等,都是三光片区存在的实际问题。

苗族群众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姬祥虎 摄

  为从根本上遏制石漠化的恶劣趋势,当地群众向山旮旯要土地、向石漠要高产田地、向石山要公路清水,大力弘扬“西畴精神”,充分调动群众主观能动性,探索出了“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六子登科模式,实施了山、水、林、田、路等方面的综合整治,推进石漠化的有效治理。

  在2016年,西畴县通过引进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按种养结合、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利用“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路子,在多依坪片区流转土地发展猕猴桃为主的经济林果5000亩。当年,便实现了农民土地流转收入170万元,到基地务工收入350万元,有效带动片区268户农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带动周边村寨及邻近县区200余户群众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进入丰产期后,基地可实现年产有机猕猴桃7500吨,实现猕猴桃加工产品12500吨;6年后,单产预计达1000公斤、每亩收入6000元,5000亩则实现纯收入2000万元发展目标,示范基地农户户均年增收2.98万元……”谈起未来的“致富账本”,兴街镇三光猕猴桃示范基地负责人鲜思跃,满怀憧憬地说到。

  据鲜思跃介绍,该示范基地通过打造“优质产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一体的产业发展项目,未来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三丰收,为全国石漠化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和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可复制、易推广的“西畴路径”。

昔日的”三光片区“如今已种满了猕猴桃。姬祥虎 摄

  挪穷窝换穷业,他们与“石窝窝”喜作别

  在“石窝窝”里刨地种粮,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如今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他们变成了市民、工人、商人……搬出大山,也换了一片生活发展的新天地。5日下午,记者走进西畴县新兴社区集中安置点内,只见一幢幢新房整齐排列,道路干净整洁、树木生机盎然,茶余饭后的搬迁群众有说有笑地聚到一起,共话现今的幸福美好生活。

  每天上午六点半,罗治翠都要准时起床,送儿子到镇上的小学念书。儿子的学校不远,离他们的“新家”只有10分钟的路程,之所以称为新家,是因为他们全家搬到这里才半年多时间。采访中得知,罗治翠家原本住在蚌谷乡石洞门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村,山大石头多、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等,是典型的一方水土无法养育养一方人。

猕猴桃已挂满枝头。姬祥虎 摄

  2018年12月30日,这天对于罗治翠和全村群众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忘的日子。按照县里易地扶贫搬迁的统一安排,那天全村老小告别了世代居住的故土,搬到了距离老家20多公里外的兴街镇新兴社区,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全家能住进120平米的新房,罗治翠以前想都不敢想。“能搬进来,我们全家都很开心!在这里,购物、上学、就医都非常方便,现在也没以前那么累。”据罗治翠介绍,利用兴街镇交通便利、商贸繁荣等优势,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自己选择就近就地打工,丈夫则依靠建筑手艺到外面闯闯,争取把日子过好。

搬迁群众在活动室娱乐。姬祥虎 摄

  记者来到新兴社区的活动室,遇见了正在和同伴们休闲娱乐的搬迁户刘永仙。“我家是去年搬过来的,现在替儿子媳妇在社区里做保洁工作。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闲暇时候还能到这儿来玩玩,生活过得很幸福,这得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谈起如今的生活,今年已满76岁的刘永仙有着说不完的话语。

  据新兴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文明介绍,像罗治翠、刘永仙两家一样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还有来自全县各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423户1725人。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西畴县在安置点内同步成立了社区管委会和村组班子,同时建立扶贫车间、设立公益性岗位,多举措拓宽搬迁群众的增收渠道。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截至目前,西畴县共组织实施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2560户9943人,其中国家直接投资计划内搬迁907户3630人。下一步,该县将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产业就业、医疗就学等方面继续发力,确保搬迁群众真正实现变市民、变工人、变商人、变社员的“四变”目标。

新兴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文明向记者介绍相关情况。姬祥虎 摄

  用活“5分钱”,换来美丽乡村新容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村民们不仅要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更要有舒适的人居环境。曾经的兴街镇拉孩村委会,村内道路牛粪垃圾满地有、人居环境“脏乱差”,但通过实施“5分钱”工程后,顺利实现了美丽乡村的华丽蜕变。

  那什么是“5分钱”工程呢?“其实很简单,就是组织村民每人每天出5分钱,加上部分县财政补助,将这笔钱用于聘请贫困户当保洁员,让村寨变得更干净、更整洁。”拉孩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丕荣表示,作为全县“5分钱”工程的试点村,拉孩村早在去年6月便实现了“全覆盖、全档卡户、全上岗”,促进全村卫生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管理,彻底解决了“脏乱差”的问题。

搬迁群众有说有笑的聚集在一起。姬祥虎 摄

  自2018年3月西畴县启动实施“5分钱”工程以来,根据县委政府统一的安排部署,拉孩村采取有力措施,将该项工作稳步向前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县累计兑现奖补资金140余万元,带动1330个村小组自愿缴纳环境卫生保洁费290余万元。通过实施“五分钱”工程,累计提供就近就业岗位1500个以上,每年带动1000多个农村家庭实现户均增收近3000元。

  作为拉孩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龙军光被纳入“5分钱工程”的卫生保洁员。“我每月有1000元的收入,活计也不累。因为我身患残疾,干不了重活,很感谢村领导为我提供这份工作!”今年52岁的龙军光说。据了解,他家于2015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国家的持续帮扶,于2018年顺利实现了脱贫退出。

西畴县新兴社区集中安置点。姬祥虎 摄

拉孩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丕荣向记者介绍相关情况。姬祥虎 摄

  “通过把22户建档立卡户纳入‘5分钱’工程卫生保洁员,不仅能够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还彻底解决了村内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做到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乡村振兴。”刘丕荣介绍说。

  而在推进落实“五分钱”工程中,西畴县始终坚持事情群众做、人员群众选、资金群众管、成效群众评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村群众参与“五分钱”工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畴阳盛夏绿如海,脱贫攻坚正当时!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西畴县各族干部始终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西畴精神”,攻坚克难、奋勇向前,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出最强劲的力量。

  云南网记者 姬祥虎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