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草鞋书记”杨善洲:用为民情怀筑起绿色丰碑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8日 08:04:38  来源: 新华网
分享至:

  原标题:“草鞋书记”杨善洲:用为民情怀筑起绿色丰碑

    这是守望树林的杨善洲(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八月的大亮山,郁郁葱葱。在云南保山市施甸县的杨善洲纪念馆里,“人民公仆杨善洲”几个红色大字格外显眼,前来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的人们络绎不绝。

  “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百姓造一片绿洲。”为了践行这一句朴实的诺言,杨善洲退休后,回到家乡的大亮山植树造林22载,绿了荒山,白了头发,造福百姓,奉献到生命最后一天。

这是杨善洲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草鞋书记”永葆农民本色

  1965年的一天,一位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的中年人来到施甸县保场公社,打听公社领导在哪里。接待的同志一看来了个农民,而领导正准备接待县委书记,就随口打发说“领导不在”。

  中年人一听没作声,转身就去村子里面转悠了。过了约定好的时间,公社领导仍然没见到县委书记,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是接待员把县委书记当成农民给打发走了……这位县委书记就是杨善洲。

  下乡经常随身携带锄头,还喜欢戴草帽、穿草鞋……杨善洲1951年参加工作,先后任云南省施甸县委书记、保山地委书记等职,始终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

  面色黝黑、双手长满老茧的杨善洲,喜欢下乡和农民一起锄田、栽秧,走家串户体察农民疾苦。一辈子爱和农民一起劳动的他,把与群众一起劳动当作了解基层的重要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他说。

  1985年,昌宁县金华乡遭受严重水灾,时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立即开会提议暂停在建的地委办公大楼,把资金用来救灾。有些同志有意见,杨善洲反问:“如果眼看着人民群众受苦,我们却悠闲地坐在富丽堂皇的大楼里,你不觉得有愧吗?”

  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杨善洲就这样带领着保山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大胆探索一系列改革实践,在较为贫瘠的家乡播撒经济社会发展的种子,逐渐把保山建成“滇西粮仓”,工业、建筑业实现从无到有。

这是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的善洲故居(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碧锋 摄

  扎进大山践行朴实诺言

  “山不绿,地瘦薄,这是山里的穷根子。”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

  “大亮山、大亮山,半年雨水半年霜,前面烤着栗柴火,后面下着马牙霜……”

  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最初用树枝搭的窝棚,不到半年就被风吹烂了。杨善洲就领着林工一边造林,一边建房,花了7000元修建起40间油毛毡房。山里风大,雨多,潮湿,杨善洲在油毛毡房一住就是九年多。吃饭、办公的桌椅、床铺,也因陋就简。

  改变荒山秃岭需要大量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

这是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的善洲林场一角(6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林碧锋 摄

  很长一段时间里,杨善洲时常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他就带头到花市街上捡果核,实在捡不完,就发动林工一起去捡。

  没有肥料,大家提着粪箕到村寨路上捡牛马猪粪作底肥;没有资金,杨善洲奉上一张笑脸,多次到省、市相关部门跑项目……

  一个个小果核,在岁月轮回中渐渐长成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22载辛勤耕耘,杨善洲带着干部群众,植树造林5.6万亩,让大亮山披上绿装。他还带领大家修建林区公路18公里,架设输电线路4公里多,让大亮山附近的群众过上通路通电的生活。

这是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的杨善洲干部学院一角(2019年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碧锋 摄

  善洲林场筑起绿色丰碑

  1988年10月的一天清晨,杨善洲带着林工自学洪上山查看刚种下不久的树苗。临近中午,他们在山坡上休息。“老书记您为什么要来种树啊,在城里享福不是很好吗?”自学洪不解地问。

  老书记随后意味深长地说,我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是党培养了我,家乡养育了我。“大亮山光了,没有人牵头,我要把林子造起来,好好做一件事。”

  不忘初心,奉献一生。

这是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的杨善洲事迹陈列馆 (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碧锋 摄

  2009年4月,杨善洲把价值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他说:“这笔财富从一开始就是国家和群众的,我只是代表他们在植树造林。实在干不动了,我只能物归原主。”

  2010年7月,杨善洲最后一次上大亮山,病重的他喘得很厉害,每走几步就要停下来歇歇。望着自己种下的树,老人笑得很开心。“我现在来得少了,你们要记住,树木成材后一定要按合同给老百姓分成。”他特意叮嘱林场负责人。

  2010年10月10日,83岁的杨善洲告别人世,留下一片绿洲。为纪念老书记,大亮山林场此后更名为“善洲林场”。

  2014年12月,杨善洲干部学院挂牌成立。如今,这里的课堂上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

  已是惠泽在,犹有余香存。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林木葱郁,溪流淙淙。大亮山的森林覆盖率也从1988年的不足17%升至如今的97.17%。

  “父亲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如今,杨善洲的二女儿、施甸县委党校教师杨惠兰时常在杨善洲干部学院讲述家教家风。她说:“父亲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将以他为榜样不断前行。”(记者 林碧锋)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