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放镇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芒市西南部,交通便利,盛产稻米,素有“贡米之乡”之美誉。德宏边境管理支队遮放边境派出所就驻守在美丽的遮放镇,近年来,遮放边境派出所结合辖区地域特点,坚持和发展“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搭建宣传教育、服务群众、多维共建、平安联动“四座桥梁”,受到辖区各族群众的高度赞誉。
其中,首支“中缅油气管道义务护管队”、首个“护边员管理中队”都出自这里。
“宣传教育”桥梁:聚人心 促和谐
遮放边境派出所挑选法律素养高、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组成边境普法“小分队”,组织边境管理专职辅警组成普法“轻骑兵”。党支部一班人带头组成普法协调“尖刀班”,上高山进村寨、入企业进校园,开展普法宣传,提升辖区各族人民群众的法律素养,减少不懂法导致的违法风险。依托辖区各村组开通“村村通”广播民族语言普法宣讲点。动员单位、银行、医院、学校、酒店、厂企利用户外大屏、门头LED屏义务普法。
同时,抓住辖区贡米节、泼水节、目瑙纵歌节等民族节日和民警兼任学校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的有利契机,运用大众化、人文化、生活化的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民族政策、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辖区各族群众树立知法懂法守法意识,积极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
“服务群众”桥梁:解民难 惠民生
派出所充分整合现有少数民族警务人员资源,设立“民族语言”服务队,主要开展值守110报警电话,接待办事群众、接处警、办证窗口受理和代读代写等业务,受到各族群众的广泛欢迎。探索推行“流动办证室、背包式警务队、单车警务队”等新做法,主动前移警力,为群众提供“集中受理、上门办证、委托办事”等警务服务,做到“一件事不让群众跑两趟路、即时办不让群众多等一分钟”。
围绕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需要的现实问题,在开展赠送慰问物资、捐款结对帮扶等活动的基础上,重点从心理关爱、技术指导、项目引进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民警们争当“警察爸爸”,从生活、学习、精神上对困难儿童、留守儿童进行全方位关爱;甘做“警服儿子”,对“空巢老人”、孤寡老人进行亲情式精神抚慰;当好“警察兄弟”,帮助群众建立“三农信息服务站”拓展瓜果网上销售渠道,邀请专家进村传授种养殖技术,指导村民组建行业协会抵御市场风险。
近年来,该所一心为民办实事,帮助群众解决历史遗留户口问题60余个,解决生产生活困难130余个,帮助查找走失老人儿童13起,收到各界群众锦旗、感谢信15面(封)。
“多维共建”桥梁:强组织 谋发展
派出所探索“党政警企民”“警村”“警校”等“1+N”模式的党组织联创共建活动,发挥移民管理系统党建优势,将移民管理系统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向共建村寨单位“嫁接移植”,有效增强了共建单位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
同时,挂牌公示“纠纷热线”,联合遮放司法所、镇综治办和相关部门人员采取“1+2+N” 多元化模式,聘请中缅边境村寨中威望较高的老人担任调解员,协调纠纷调处部门进行集中调处,深受各族群众的欢迎,努力实现“小事不出寨,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先后联合组织、民族、环保、文体等部门共建南见、芒棒等示范村,争取各部门为村寨建设活动室、文化室、图书室、公厕等一批利民惠民工程。积极协调并参与平安创建、雨露计划、新农村建设、扶贫整村推进等项目,利用各部门、企业的优势资源合力打造联创共建村。
“平安联动”桥梁:重打防 保平安
派出所依托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勤务指挥室,整合平安城市、数字边防、边防委监控、高清高倍、人脸识别、车辆卡口等7类569路监控,设立“视频巡查暨图侦中心”,提升“探头站岗、鼠标巡逻”的科技管控能力。在农村指导建立巡逻队,在街道楼院建立“平安楼长”管理模式,在交通要道建立“路长巡逻制度”,在重点卡点实行24小时查缉,在辖区构建起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路上有卡点、社区有群防、单位有技防、院落有人防”的立体式社会治安管控体系。
遮放边境派出所指导辖区村寨、单位、厂企组建护村队、联防队、巡逻队开展义务巡逻,在农村村寨推行“十户联防”机制,在南见村指导建立“老年人巡逻队”。同时,针对国家重点工程中缅油气管道贯通辖区的实际,牵头组建了首支“中缅油气管道义务护管队”。为强化管边控边能力,招聘护边员25名,成立全省首个“护边员管理中队”,初步构建起了符合形势,职责匹配,类型多样、层次合理的群防群治体系。
云南网记者 赵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