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滇味“非遗画卷”将走进上海进博会一展风采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1日 21:47: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现场聆听闻名遐迩的彝族海菜腔,跟随彝族葫芦笙翩然起舞;动手体验白族扎染制作、彝族刺绣和纳西族东巴画……11月5日至11月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将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这些灿烂多彩、独具“滇味”魅力的云南非遗项目将与彩云之南的非遗演出团队、非遗传承人一同走进上海进博会,向全世界展示云南的无限风采。

  彝绣。组委会供图

  一幅云南“非遗画卷”在沪展开

  “云南非遗·世界共享”,上海进博会上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展示活动将分为文艺演出区、互动展示区、宣传展示区三个展区充分体现云南独特且多元的民族、民间和民俗文化,增强全世界对云南非遗文化的了解,显现一个具有浓郁民族风采、浓厚人文气息、浓烈艺术魅力、浓重地域特色的云南非遗画卷。

  为此,云南省委宣传部负责组织精选了一系列国家级以及省级非遗“歌、舞、乐”小型精品非遗文艺演出与优秀剧目进行现场展演。同时也精选一批极具云南代表性的独有非遗项目,诚邀观众现场互动体验。

  一曲唱了就停不下来的海菜腔,一支跳了就歇不下来的孔雀舞;纳西族的东巴画卷神秘莫测,普洱的贡茶茶色芳香,保山的“永子”细腻如玉……进博会上的云南非遗项目,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但这也仅是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里的沧海一粟。

  孔雀舞。组委会供图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交流推广处处长邹颖介绍,云南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遗产积淀丰厚,博大精深,到目前为止,我省共有各级政府批准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631项。其中,国家级名录105项,省级名录450项,州(市)级名录2103项,县(区)级名录4873项。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云南的民族同胞发挥各自的文化特色,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融合,就此构成了云南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作出了重要贡献。”邹颖介绍,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自然少不了文化内涵的传承者,一批热爱、尊重并对民族文化怀有深厚情感的传承队伍陆续涌现,目前云南全省共有11055名经过评审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5人,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60人,州(市)级项目传承人2649人,县(区)级项目传承人7321人。

  让世界感受“彩云之南”魅力

  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认真发掘、整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积极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保护和利用,云南省一直在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立法工作和保护实践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2000年5月,云南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成为全国第一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地方性法规;2013年6月,重新修订、颁布实施《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8年1月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为规范保护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东巴文。组委会供图

  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来源于26个民族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中,也来自于各民族同胞最朴实纯粹的日常生活之中。

  云南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特定区域划为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整体性保护;对群众基础好且有市场前景的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采取舆论引导、政策倾斜、荣誉支持、资金资助等措施,实行生产性保护和产业化发展;利用公共媒体、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日搭建平台,推荐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项目和传承人扩大保护项目的影响,提高传承人的知名度。至此,云南的滇剧、白剧、傣剧、壮剧;云南的纺织、剪纸、刺绣、印染、金属锻制技艺以及藏族的锅庄舞、纳西族热美蹉、哈尼族乐作舞等等,一个又一个的非遗文化项目得以被广泛认识、传播和绽放光芒。

  邹颖表示,云南非遗文化不仅要在云南本土的民族文化土壤中得以源远流长,更需要的是借助进博会这样的平台吸引来自全世界的关注。近年来,云南省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以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手段保留并传播云南非遗文化。目前,共计有1461盒档案、2845份文本、30032张照片和2355个视频,入库数字化非遗项目资源5734GB,以更新颖的技术,更加完整、便捷的推广云南的非遗文化。

  除了技术手段,云南省还有一个专业的非遗保护机构,他们聚集一批非遗文化的热爱者、制定一部完善的非遗文化保护条例、举办一场又一场的特色项目宣传展演活动,把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本次上海进博会也将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的窗口,进一步与全世界观众建立起“了解云南非遗文化,感受七彩云南魅力”的亲切情感联系,吸引全世界观众关注并了解云南非遗文化,扩大云南非遗文化影响力和美誉度。

  云南网记者 龙彦 杨萍

责任编辑:李欧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