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来自东北,却将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云岭大地……
她家中没多少家当,最醒目的却是40多项荣誉的获奖证书: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
她无儿无女,却被1000多名孩子亲切地唤作“张妈妈”……
她就是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她用自己深沉的爱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的本色,用坚定的理想信念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寒冬时节,记者来到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聆听这位传奇校长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故事……
“只要我还能再坚持一天,我就要在学校陪着她们一起”
寒冬清晨,张桂梅又起了个大早,陪伴学生们早读、宣誓、唱歌,一如她过去的每一个早晨……
1974年10月,17岁的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45年来,她一步步深入云南最贫困、最需要帮助的地区。
1996年8月,丈夫离世后,父母双亡、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来到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23年来,哪怕生活再拮据艰难,哪怕经历病痛的折磨,她也从未离开过她深爱的讲台和她最关心的学生。
2001年,张桂梅兼任新建的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18年来,她除了上课,还要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这些幼小的孤儿。
2008年8月,在张桂梅的游说、努力下,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华坪建成。11年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1645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
今年张桂梅已经62岁了,身体大不如前。
她的脊背微驼,瘦弱的身躯随风颤抖,手揣在衣袖里,银发攀至头顶,脸上布满皱纹。从教学楼到操场不过百米,对于现在的张桂梅来说都很“漫长”,需要靠电动车来代步。
“和去年相比瘦多了,今年整个人的精神都差。”华坪县融媒体记者刘忠伟说。因曾多次采访,刘忠伟是张桂梅的老朋友了,他既佩服张桂梅如红梅般的坚毅,同时又无比心疼。“你要多休息,不要太操心了。”
面对老友的关心,张桂梅却显得很坦然,“只要我还能再坚持一天,我就要在学校陪着她们一起。”张桂梅告诉记者,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坚持到明年六月,那时,新一批高三学生将走出大山。
这里,是张桂梅奋斗坚守的人生阵地之一。
“胎教开始有的差距,我要用三年让她们追上来”
张桂梅是“严母”,她对女高的学生要求严格,从早到晚目光都不会离开学生。只要学校喇叭响起,孩子们就知道,张校长来了。
山里娃的基础差,用张桂梅的话说,那是从“胎教开始有的差距”。但数十年来,她从不认为这样的差距无法弥补,而且总是充满自信,“我要用三年让她们追上来”。
也正是因此执着的信念,即便62岁了,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张桂梅也依然奋斗在教育第一线。
在政府支持下成立免费女子高中,把积蓄全部花在学校里,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她的手臂瘦骨嶙峋却异常有力,硬是把1500多个山区女孩拽出蒙昧、拉进教育、送到大学,让她们终能无视“起跑线”的差距,走向更为广阔的人生大舞台。
“坚持坚持再坚持!”张桂梅又一次地对即将升学的学生说这句话。
“您也要坚持!”学生的回答让张桂梅百感交集。
张桂梅是学生前进的灯塔。
其实,学生哪能不知道呢?即便张桂梅能在他们面前“装”得很好,孩子们却也早已察觉到了张校长的难处。
一次,张桂梅从办公室下楼去查课,正好与一名叫做李倩文的学生相遇,看到平时雷厉风行的张校长扶着栏杆喘气,李倩文立马走到她身边搀扶住。
“您要坚持!”李倩文说。然后,她拉出校服的衣角,递到张桂梅的眼前,上面绣着“加油”两个字。“这是我妈妈给我绣的,她希望我能在这三年坚持下去,您也要坚持。”
此后,李倩文几乎每天凌晨5点都会在宿舍楼下等着张桂梅,和她一起走过空旷的操场,直到校长拿着喇叭开始一天的工作,李倩文才迅速进入教室开始学习。
张桂梅总说自己特别不愿意让学生看到自己羸弱的样子,“学生们会担心,只有自己好好的,她们才能好好学习”。
可事实上,无论张桂梅笔挺地站着亦或因疼痛佝偻着背,她都是学生前进的灯塔,那束闪亮的光从来不会没有消散。
对于儿童之家的孩子们,张桂梅非常慈祥。
“这声妈妈的重量不一般呀”
2001年,张桂梅一边当老师,一边义务当上了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众多孤儿的“妈妈”,他们有的才几个月大,最大的12岁。张桂梅一生没有孩子,第一次听到有人喊她“妈妈”,她感到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
与对学生的要求严格不同,对于儿童之家的孩子们,张桂梅非常慈祥,她极尽所能地弥补孩子们缺失的母爱。纵然身体不好,她依然坚持每天晚上回一趟儿童之家。“我要做他们的依靠。”张桂梅说。
张桂梅还是一个“护犊子”的妈妈。每当儿童之家的孩子闯祸,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承担责任。有人说孩子们没有妈妈,她绝对不能容忍,“你告诉他们,你妈妈是张桂梅”。在她的保护下,儿童之家的孩子越来越开朗。
“妈妈,妈妈。”一听到张桂梅的声音,孩子们纷纷跑了出来,围在她的身边。“你们做作业了吗?怎么穿这么点衣服?”张桂梅温柔地摸着孩子的头,脸上挂满了笑容。如今的儿童之家已步入正轨,孩子们的生活有了保障,张桂梅也安心了。
“就像一个家,妈妈每天去上班,晚上再回家。”一个小时的陪伴,看起来微不足道,可对于孩子们却意义重大,张桂梅担起了母亲的责任,给了他们一个完整的家。
晚上8点左右,张桂梅又要返回学校继续工作,孩子们扶着张桂梅来到门口,昏黄的灯光照在一家人身上。
张桂梅迎着阳光,只要有党和政府在,妈妈就永远在。
“只要有党和政府在,妈妈就永远在”
张惠华从小在儿童之家长大,张桂梅妈妈养育他长大。如今的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基层公务员,在张妈妈的引导下,他从被人帮助的对象变成了帮助别人的人,他说是妈妈教会了他奉献。
2018年3月,张惠华突然接到家里面打来的电话,说张桂梅妈妈病重住院了。“我第一次看妈妈病得那么严重,心里充满了恐惧与担忧。”张惠华恐惧的是怕失去妈妈,担忧的是万一妈妈不在了,这个大家庭又该如何维持下去。
“儿童之家的孩子,是党和政府养大的孩子,只要有党和政府在,妈妈就永远在。”张桂梅知道孩子的担心,她说趁现在还有时间,能多帮一个是一个。
现在,儿童之家的孩子有50多个都走上了工作岗位,每年春节,大家都会赶回家里看望妈妈,他们心里明白,是党和政府的关怀,是张桂梅妈妈无私的爱,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多亏了女中和张老师,我才有机会实现当警察的梦想。”陈法羽2009年中考落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成为女子高中第二届学生,现在则是永胜县公安局的一名警察,
再次回到女高,陈法羽穿上了警察制服。“真精神!”一见面,张桂梅忍不住拉着陈法羽细细打量,脸上满是欣慰。看着正在进行课间操的学妹们,陈法羽连连感叹,仿佛看到了10年前刚进入女高时的自己……
上课铃声响起,张桂梅终于可以休息片刻。她回到办公室,快速扒两口饭,从抽屉里拿出药仰头吃下,瘫坐在椅子上。此时,窗外阳光灿烂、书声朗朗。
云南网实习记者 董佳妮 记者 赵黎浩 摄影报道
关于张桂梅的更多故事,云南网还将继续关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