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抗疫先锋】云南洱源杨志铭:把生命定格在战“疫”一线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8日 18:31:00  来源: 云南网

  2020年,庚子鼠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遭受巨大威胁。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各级党员干部、医护人员、警务人员、解放军战士、基层网格员等纷纷走上战“疫”一线,他们没有丝毫犹豫、没有半点退缩,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道生命堤坝。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茈碧湖镇中炼村委会上中村一组村民小组长杨志铭,就是这些最美“逆行者”中的一员。

  杨志铭,男,白族,1980年10月生,2017年7月至2020年2月担任中炼村委会上中村一组小组长。2月1日上午11时许,杨志铭和村组干部一同在中炼村委会上中村撒生石灰进行消毒和张贴宣传标语时,突感身体不适,被送往洱源县人民医院救治,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于当晚19时许因心力衰竭去世,时年40岁。

  杨志铭是群众的“好干部”、是乡亲们心中永远的“老耿”。他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跑上跑下,卷着裤腿,踩着田坎,过着最普通的农家生活。但在防控抗疫的路上,他不避险、不畏难,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力量,把自己40岁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战“疫”一线,用坚守和不退缩温暖着这个寒冬。

  主动请缨 大疫面前显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杨志铭在疫情面前主动请缨,在关键时刻舍己为人,在危急关头选择逆行,全力以赴战斗在抗击疫情工作一线。

  自洱源县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之后,2019年1月26日开始,杨志铭和同事每天早出晚归,走村到户,张贴标语,发放告知书,广泛宣传疫情信息和防控知识,劝导重点疫区返乡人员居家观察,在主要道口树党旗、亮红徽,摆桌椅设岗排查,深入村组消毒。此前杨志铭就患有“心律不齐”症状,每天和他一起巡查的杨春华多次劝说他,“不行就在家休息,我们来做这些工作就行了”。但杨志铭总是执意说“我能坚持住”。他觉得作为村民小组长,有责任为大家的安全尽一份力,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应该多为他们做些事。

  “这段时间,我们每天早上8:00就位开展工作,到位以后就入户宣传、设卡执勤、到村头巷尾撒生石灰消毒。连续几天了,我们就是天天这种跑,杨志铭还和我们说,这几天过年,我们几个多辛苦点,就不需要村民协助了,让他们在家里好好过年。”上中村二组村民小组长杨春华说。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杨志铭每天早出晚归,没有休假,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也顾不上儿子和家庭。从1月26日至2月1日,杨志铭连续奋战、全身心扑在防控工作上,每天早出晚归,没能顾得上自己的身体不适,也顾不上家里的妻小母亲。连日来,他和同事在全村逐户逐人全面排查,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张贴书写标语107条,发放宣传单150份,走访农户193户,登记从上海、浙江等地打工回乡人员242人,取消客事7起,劝返车辆10辆,人员50人次,中炼村无疫情发生。

  年轻的他倒在抗“疫”一线

杨志铭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供图

  在病逝的前一天,杨志铭还和两位小组长、一名护林防火员,四个人轮流一边撒生石灰一边贴宣传通知,忙碌了一整天,下午回家后就感觉有点不舒服,在妻子的陪同下到县医院进行检查。“当天,我们通过检查发现他心律不齐,建议他住院观察治疗,而且要注意休息。”县医院医生杨亚娇说。杨志铭夫妻俩根据医生的建议办理了住院手续进行治疗,但躺在病床上的杨志铭心里总是放不下“疫情”,输完液后,他觉得身体舒服多了,就对妻子说“晚上回去算了,今天的事还没做完,明天早上还要早起去撒石灰、贴标语呢”。

  2月1日早上8:00,杨志铭又回到工作岗位,一直连续工作了近3个半小时,走遍了村里的所有角落。谁也想不到撒生石灰、贴标语的这段路,竟成了杨志铭人生当中的最后一段行程。当他们撒生石灰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杨春华突然发现杨志铭走路有些走不稳,脸色也突然变得惨白,他当即给杨志铭妻子王美霞打电话,及时把他送到了县人民医院救治。然而19时许,杨志铭因心力衰竭,经县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不幸逝世。

  杨志铭去世后,当晚就由县医院直接送往殡仪馆进行火化,一切从简,未办理客事,没有花圈、没有挽联、没有哀乐。自古以来农村“入土为安”的习俗根深蒂固,但是作为村民小组长,杨志铭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方面给村民们带了个好头。“杨志铭还是我们村响应洱源县殡葬制度改革的第一人,对全村殡葬制度改革带了头,失去他,大伙儿心里很难过。村组干部都说,一定会学习杨志铭的这种精神,化悲痛为力量,开展好后续疫情防控工作。”中炼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荣伟说。

  杨春华既是杨志铭儿时的伙伴,又是并肩作战的老战友,回想起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往事心痛不已。他说“我们在一起工作多年,一起调解矛盾、一起摸着黑夜走村入户、一起宣传扶贫政策、一起开展洱海保护,这几天又一起‘抗疫’。他明知身体不适,但还是顶着干,主动和我们值守备勤、消毒、宣传、排查,想不到他就这样走了。他是我们最真诚的好同事,更心酸的是他家中还有67岁的母亲、妻儿以及侄女,儿子还上着幼儿园,他是一家人的顶梁柱……”

  他是群众的“好干部”

群众眼中的“好干部”、乡亲们永远的“老耿” 供图

  2017年7月,上中村召开户长会议选举村民小组长,这一年正是洱源县脱贫攻坚最关键一年,也是任务最重的一年,在“迎国检”之际,村民小组长的位置一直空缺,全村一致推荐杨志铭担任小组长,他“临危受命”挑起了小组长担子。

  中炼村是全县脱贫攻坚重点村之一,上中村一组有农户80户,共412人。担任村民小组长以来,他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协助村“两委”及扶贫工作队走访入户,向群众宣传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知识,进行认真细致的排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

  2018年初,实施上中村一组农村住房质量提升及危房改造项目时,杨志铭多次入户排查,有时候白天找不到人,就晚上入户,确保18户农户住房质量提升及危房改造项目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并顺利入住。在实施沪滇协作项目——中炼村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项目征地工作中,杨志铭先后10多次到涉及项目征地的3户农户家中及项目现场协调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说服动员,最终圆满完成征地工作,确保项目落地实施并如期并网发电产生效益。“他全身心投入到政策宣传、土地丈量、社会协调中,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炼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中元说。

  村里唯一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泽峰患有慢性病,丧失劳动力,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2017年9月,杨泽峰股骨头坏死,再次住院,昂贵的医疗费用,对于贫困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杨志铭得知后,为杨泽峰争取到3000元民政救济金,还积极倡议村民和企业募捐了1.3万多元,解决了这个贫困家庭的燃眉之急。2018年6月杨泽峰病故,杨志铭又组织村民安排他的身后事,让他入土为安,同时多方奔走协调,为家属争取到10000元民政救济金,还积极动员杨泽峰女儿杨宇叶外出务工。目前杨宇叶在县城乐福超市从事收银员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2018年12月杨泽峰户顺利脱贫。“杨叔叔为人很好,帮助了我们家很多,很感激他对我们家的帮助,他去世我心里非常难过。”杨宇叶悲痛地说。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杨志铭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扎实苦干,在脱贫奔小康的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他在多次入户走访中,反复宣传金融、社会保障、基本医疗等扶贫政策,让贫困户感受到党的关怀,深受群众的认可和赞扬。”中炼村党总支书记杨荣伟说。

  他是乡亲们永远的“老耿”

  “人一辈子说长也长,说短也短,火化后当晚回村,村里的人都自发地到村口迎接我们,到家门口没有路灯,村民就打着电筒送我们回家,去世之后能被这么多人惦记、怀念,我觉得他没有白活。”王美霞含着泪说。

  “‘老耿’去世后村里的人都觉得很惋惜,我们失去了一个好组长,这些年他办事公正、公道,为我们做了很多好事实事,太可惜了!”上中村一组村民杨朝武说。

  杨朝武口中的“老耿”就是杨志铭,因为他为人耿直、坚持原则、办事公道,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耿”。2017年7月,上中村一组组长空缺,村党总支书记杨荣伟找到杨志铭希望他出来挑起一组的担子,但杨志铭夫妻俩准备外出务工,没有同意,没想到几天后的户长会议上村民还是一致推选杨志铭担任村民小组长。“原来我们想外出务工,就没有同意,没想到村民都选他,他说既然村民们这么信任我,我就把这个担子挑起。”王美霞回忆说。

  有责任心、公平公道、热心肠、为人好,这是村民对杨志铭的一致评价。当上小组长后,杨志铭深知,组长虽小,但却直接面对父老乡亲,所有的工作都事关各家切身利益,必须要实实在在为大家做事。走马上任后,杨志铭有事没事就往二组组长杨春华家跑,向他“取经”。“大的事我们做不了,大家不是亲就是邻,不是同窗就是朋友,所以必须一碗水端平。”杨春华的话深深烙印在杨志铭心里。

  杨志铭担任组长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但他没有辜负群众的信任和期望,从担任村小组长第一天开始,他就时时处处为群众谋实事,热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化解群众的矛盾,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任职两年来,他协调化解了上中村热难点矛盾纠纷共计50余起。在实施上中村村内道路硬化项目时,前后近20余次组织协调了涉及23户群众的入户道路矛盾纠纷,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

  “村里的事就是我的事”。这是杨志铭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杨志铭担任小组长以来,他积极配合向上争取实施村内道路硬化项目,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主动做好协调工作。2019年底硬化村内主干道,项目设计为3米宽的土路硬化拓宽到5米,但在工程设计时没有把道路两边的98棵桉树赔偿预算在内,刚开始施工,村民就提出要求赔偿,导致工程停滞。杨志铭便主动请缨做群众工作,他挨家挨户地跑,有的甚至跑了几次,在杨志铭的耐心劝说下,村民们放弃了赔偿,施工顺利进行,12月底工程全面完工。

  2017年他和二三组的两位小组长一起动员村民集资8万多元,在村里实施亮化工程,施工期间他每天都到施工现场,严格要求工程质量。如今,每到夜晚村民的门前都格外敞亮,大家晚上出行都比以往更方便、更安全。“我们每家门前都是亮堂堂的,反而是‘老耿’家门口的路灯一盏都没有,这样的组长,我们选他是选对了。”上中村一组村民杨俊说。

  “亲戚的工作我来做”。担任组长后的杨志铭从未优亲厚友,他的亲属不但沾不到一点好处,碰到义务劳动却总少不了点他们的“将”,遇到社会矛盾总是从他们上“开刀”。2018年硬化村组道路时,需要占用群众的部分土地,他都是先从自己的四叔和大伯开始做工作。四叔杨建文知道自己的侄子工作上从不藏私心,平日里对家里的长辈们也总是尊敬有加,二话没说,为了大家共同的事,也为了支持侄子,杨建文硬是忍痛无偿让出了地。接着大伯家挖大树通路,朋友家挪墙角让道,村民纷纷效仿,偶有一两户想不开的,听“老耿”劝说了几次,村子的水泥路短时间就顺利开了工。“你和我大伯都是我的亲属,你们必须带头,其他的村民才会支持,路修好了对大家都有好处。很多时候他就是这样耿直,但我们都没有记恨他。”杨建文回忆。

  “我是组长我带头”。杨志铭还积极参与到洱海保护中,2018年在洱海保护治理“三禁四推”工作中,发动群众禁止种植大蒜。上中村已经有多年的种植大蒜历史,而且种植大蒜收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禁种大蒜宣传发动的难度可想而知,为了带好头,坚决执行保护洱海禁种大蒜的号召,杨志铭没等家里人多说话,就先自己带头禁种大蒜,把当时借钱花了5万多元备下的60多袋蒜种贱卖的贱卖、销毁的销毁,以身示范,动员全村生态种植,禁种大蒜。

  在杨志铭的带动下,上中村一组的“三禁四推”工作非常顺利,当年就实现了大蒜“零种植”。“以往‘老耿’家每年都要种大蒜,但他说作为组长他必须带头,不然怎么做群众的工作,他家大蒜种就这样白白浪费了。”杨春华说。不种大蒜种什么?以杨志铭为首的三个小组长多方走访了解,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产业转型,目前已经带动全村30多户村民种植生态木瓜40多亩,发展花椒种植20多亩,魔芋种植10亩,逐步探索了一条产业发展之路。

  杨志铭倒在了抗“疫”一线,献出自己年强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亲朋好友和他战斗过的岗位,他魂归渺渺,唯余桑梓,令其儿女及其家人撕心裂肺,痛心疾首,令其村民一腔悲情,两行酸泪,一时多少言语,竟不知如何诉说,可谓“青山含悲花垂泪,绿水载孝草滴血”。

  杨志铭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干着最普通的基层工作,跑上跑下,卷着裤腿、踩着田坎,他没有多少钱财,领着为数不多的岗位补贴,过着最普通的农家生活。然而,有战役,就有战场;有战斗,就有战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杨志铭冲锋在第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力量,成为了“逆行者”中的一员,把自己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战“疫”一线。

  云南网记者 张正 通讯员 李义勇 姚金华 段叙米

责任编辑:孙寅翔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