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舱的袁丽萍,脸上深深的压痕。
“我承受的压力既不能表现出来,也不能向旁人诉说。在这里就像打仗,必须要有人带头冲锋。”到战“疫”主战场武汉之前,来自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护师袁丽萍已经做过最坏的打算,进驻江汉方舱医院的首班,她带领10个小队长冲锋“打头阵”,鼓舞士气的同时也摸索出一套工作方法。
请缨前往灾区因哺乳期被拒
2008年汶川地震时,袁丽萍曾报名想去灾区支援,但处于哺乳期,医院考虑再三后,最终没让她上。12年后的春节前夕,一场疫情打破了大家原有的生活节奏,在云南省卫健委还未发布组建救援队出征湖北的通知时,袁丽萍已向医院院长发了一条请战短信。
“看着不断攀升的疫情数字,我也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去一线治病救人。”袁丽萍说,那段时间,每天的疫情动态都让人揪心,自己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必须要争取上前线。
2月4日凌晨12时30分,袁丽萍接到科室主任打来的电话,称天亮可能就要出发,要求她做好准备。当日17时左右,一架载着云南省第二批援助湖北省护理医疗队的专机从昆明长水机场起飞。
首班带着10人进舱摸索经验
102人的队伍抵达武汉后,袁丽萍被大家推选为总护士长。
“虽然前期大家都参加过防护服的穿脱培训和练习,但方舱医院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陌生,进去之前心里有些忐忑没底。”2月8日8时,袁丽萍带着10个小队长进驻江汉方舱医院隔离病区,二楼的护士站由一张桌子和两个床头柜当凳子组成,这是云南医疗队在方舱医院的首班。
熟悉环境、了解流程、分配工作,对于有着二十八年护龄的袁丽萍而言,这些都难不倒她,接班不久就开始收治病患。在将铁制且笨重的抢救车从一楼推上二楼时,袁丽萍险些被砸中,“首次进舱差点吃大亏,我才发现什么车都不能上扶梯,后来经过协调把电梯打开了。”
在忙碌了整整6个小时,下班出舱取下护目镜的那一刻,大家心里紧绷的弦才稍微松一点,脱下防护服发现里面的衣服早已湿透。
出舱回到驻点清洗完以后,袁丽萍和各个小队长忙着将今天进舱摸索而来的经验整理出来,并制定出工作职责。一直到18时,午餐和晚饭被她们凑成了一顿吃,“担心被感染是一个人的正常反应,我们害怕也要硬着头皮上,只有将舱内的流程理顺以后,才放心后面的战友进去接班。”
一个月后才知父亲生病住院
3月4日,云南省第二批援助湖北省医疗队在武汉工作“满月”。这一天,袁丽萍接到母亲的电话后才知道,2月5日即出征的第二天,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父亲因消化道出血紧急住院,然而,家里人却没有一个告诉她。
“我心里非常愧疚,眼泪瞬间就掉下来了,父亲生病自己却不在他身边。”袁丽萍告诉记者,父亲十分宠爱她,四年前不幸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刚开始还比较轻,后来慢慢变得严重,到去年就只认识母亲一人,还走失过几次,“父亲现在虽然不‘认识’我和哥哥,但会觉得我们是他的熟人。”
“这么多年来,因为自己在医院工作,所以家里有什么事他们都会立刻通知我,这一次,我实在没办法。”说完这句话之后,袁丽萍再次哽咽。
带出来的队员一个都不能少
“队里有一名小姑娘进舱后头疼到想吐的程度,但无论怎么叫她都不愿意出来,就是要坚持。队里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要做该做的事情。”一直以来,袁丽萍最担心的事是队员在舱内晕倒,因为在里面没办法进行抢救,任意一处都是被污染的环境,所以除了强调防护问题外,每天都在提醒她们注意休息,大家承受的压力来自心理和生理两方面。
“缺氧、头晕,我在舱内都经历过,心里不停告诫自己不能倒下,所以一直调整呼吸,后面逐步适应了。”谈及在方舱的工作体验,袁丽萍说,长期在隔离病房工作,戴着口罩和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容易出现重度缺氧以及水肿等情况。这支队伍中有很多“90后”,在疫线战场上没有见到他们的娇气,看到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
3月4日,袁丽萍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她说这份荣誉属于云南医疗队,自己的任务是一个不少地将队员平安带回家。
云报全媒体记者 熊强 陈飞 摄影报道 3月11日发自湖北武汉
实习生朱静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