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百日总攻行动全纪录】会泽发基卡村:石榴“种”出好日子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6日 10:46:00  来源: 云南网

  “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四月的发基卡村,用这句诗形容最为恰当。曲靖会泽发基卡村周边山峦众多,从山脚往上望去,满眼郁郁葱葱;从山顶向山脚望去,则是满目橘红。

石榴开花,蕊珠如火

  发基卡为彝语,意为“盛产青铜的石山”,如今这里不再盛产青铜,已变成盛产石榴的黑土地。石榴在这里不仅成为各座山间的装点,还成为脱贫致富的“宝贝”。

  “以前这里都是靠天吃饭,主要都是种红薯、玉米之类的,没法种植其他作物。”杨勇是会泽娜姑盐水软籽石榴产销协会的秘书长,说起大规模种植石榴前的时候,他表示之前的日子很困难,大部分人都以外出务工为主,留在家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农户在修剪石榴树

  2012年,他带着在外辛苦打工攒下的30多万元回到了家乡,开始把种植石榴作为自己的“创业产业”。“在外打工期间看到了其他地方的农业种植发展的潜力,也从这里面看到了石榴发展的商机。”杨勇说,家乡栽培种植石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盐水石榴更是早已成为这里的代名词,在家乡发展石榴产业潜力十足,充满机遇。

  如今,他与兄弟杨书共同成立了会泽娜姑发基卡书勇石榴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160余户农户共同发展种植了1200多亩石榴,今年已有700余亩相继挂果,预计实现产值1400余万元。随着石榴种植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陆续返回家乡,开始种石榴。杨勇说,石榴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村子的人居环境,还提升了很多百姓的收入,已从几年前的亩产值1200元达到了现在的亩产值2万元以上。

种满山坡的石榴树

  颜飞是合作社的一名务工人员,2016年,他们全家搬进了新居,自己也从外出务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现在小孩子上学方便了,自己也能在家门口工作,收入也有了保障,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颜飞说,现在在合作社负责给石榴树浇水、施肥等,还能学到栽培种植技术,工作也不是很辛苦,生活改善了很多。

  “现在发基卡村已有6家专业合作社,7家专业农场,大户超过(30亩种植石榴农户)23户,发展种植石榴面积5000余亩,其中92户贫困户提供种植石榴相继脱贫出列。”发基卡村党总支书记颜晶告诉记者,2011年村里逐步发展石榴产业,2013年已取得初步成效,2016年之后开始大力推行石榴产业。石榴产业既提高了土地使用率,也激活了本地劳动力,随之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得以解决。

石榴树种满了山间

  如今,石榴产业在发基卡村不断发展壮大,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返乡创业人员也逐步增多。“下一步我们将引进先进的管理、施工技术,比如深加工,打造出石榴酒、石榴果汁等,探索出更多的产业发展路子。”颜晶说,返乡创业人员的增多也意味着就业岗位的增多,对产业未来发展的要求也会逐步提高。

  如今,火红的石榴已成为这里的标识,产品更是远销省外、国外,在取得扶贫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更走出了生态效益的路子,把生态优势最大化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成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云南网记者 刘畅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