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话⑥ 周云:大滇西旅游环线与生态旅游、半山酒店
2019年,云南省开始着力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的建设。在“大滇西旅游环线”新产品、新业态马不停蹄的建设中,打造“半山酒店”将成为开山第一步。今天,致力于打造精品帐篷酒店的康藤旅游负责人周云,分享了自己对于帐篷类型“半山酒店”的思考。
话题一:“大滇西旅游环线”中的生态旅游应该如何做?
针对生态旅游的理解,周云提到,应该是有规模控制的、有行为引导的旅游。简单来说,就是产品的设计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敏感度和生态承载力。这包括设计适当的规模,与环境容量匹配;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周边环境元素来打造旅游产品;入乡随俗,植入相关产品内容,与当地的社区发展相和谐;以及旅游活动不破坏所在地自然、社区生活方式的自然演替过程。
十多年来,周云一直在提倡并践行生态旅游产品的发展模式。在做帐篷营地时,为最大程度避免对当地环境的消极影响,利用组装式高架栈道的形式,相对隔离了原生态空间和人类活动空间。同时,栈道和营地帐篷均是可拆卸式,从而降低了施工强度。在行为引导方面,将营地的活动与当地居民联动,共同开展自然教育、徒步、生物多样性探索等健康的休憩体验。
“大滇西旅游环线”覆盖的区域,地质地貌奇特、气候环境迷人、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旅行家和探险家纷纷受这片地区的吸引,如匈牙利旅行家泽切尼,英国探险家吉尔·戴维斯、皮尔特,法国旅行家亨利·奥尔良,美籍奥地利裔探险家约瑟夫·洛克等人都曾到过这一区域进行考察。
话题三:结合实例,如何将“村落”转型升级为“半山酒店”?
“大滇西旅游环线”覆盖的区域,自然景观优美、民族文化多彩,是云南旅游的精华所在。但区域内大多数乡村的传统建筑材料以及传统工艺没有得到延续,新的建筑缺乏审美意识,最拿得出手的建筑风貌也只停留在“穿衣戴帽”的水平,如何实现“路景一体”成为一个问题。
在云南红河县撒玛坝梯田之畔有一个叫“苏红”的哈尼传统村落,三十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村寨逐渐衰落,村民早已搬离。为改善这一现状,苏红古寨旅游复兴项目配合撒玛坝景区环线,试图打造一个自然农业永续社区,形成一个回归乡村生活形态的“半山酒店”。
再比如,红河谷帐篷营地由移民搬迁后的遗留村寨“石头寨”改造而成,通过对废弃建筑遗址的发掘与整理,形成了一个以“考古探秘”为主题的帐篷营地。设计保留了原始村寨的基本格局及建筑材料质感,在此基础上与帐篷元素相结合。营地的开业填补了红河县旅游住宿高端产品的空白,为当地部分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这也是通过创意,复兴废弃村落的案例。
通过对乡土建筑美学价值的发掘以及创新再造,为乡村旅游振兴、建立“路景一体”、打造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提供参考。相信这两个案例也会为美丽乡村、优美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借鉴。
话题四: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解决投资与盈亏平衡的问题?
关于营地的建设,周云还谈到,拿红河谷帐篷营地分析,该营地的用地范围约121亩,含废弃宅基地、景观和道路用地,以及占绝大部分的不改变土地用途的现状林地等,项目建筑用地均为原集体建设用地,面积仅约4亩。
若按传统方式拿地,土地取得成本巨大,项目投资回收需16年以上。但若按建筑占地多少、供地多少来拿地,景观用地及不改变原土地用途的林地等仍按原用途只征不转,即可大大降低投资成本,投资回收期仅需7—8年左右,减少了下一个投资项目的资金运作成本,形成投资的可持续性及规模效应。
对话人物:周云
2009年参与创办云南康藤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任董事长。主创康藤·格拉丹帐篷营地、康藤·红河谷帐篷营地、康藤·高黎贡帐篷营地。
创立11年来,康藤一直致力于发现独特的旅游资源,提倡通过产品设计、运营模式来保护自然与文化的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来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