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对话】于涌:如何赋予半山酒店应有的文化品位和文化标签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4日 15:01:53  来源: 云南发布

  原标题:对话⑨于涌:如何赋予半山酒店应有的文化品位和文化标签

  长居云南的台湾艺术工作者于涌还记得第一次来云南的经历。1991年,于涌受老师台北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霖灿之托,前往昆明送书信给时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的著名学者周善甫,并向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赠送了李霖灿研究纳西族文化的个人著作。尽管时间短暂,于涌还是折服于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李霖灿

  之后,于涌往返于两岸,并于1998年定居云南。吸引于涌的不止是云南的山山水水,还有那些淳朴厚重的民风民俗。云南,给予他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和素材。

1939年,李霖灿第一次创作了以玉龙雪山为题材的作品

  转眼,于涌留在云南已经22年。22年里,他经历了云南旅游业逐渐转型升级、遇到瓶颈、再突破、再升级的过程。2019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计划,“半山酒店”作为一个全新的产品业态,呈现在世人面前。于涌对此充满了期待,也有所思考。

玉龙雪山 摄影 余武龙

  云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尤其是世界级的山地旅游资源,所以“半山酒店”的建设,基础应该要紧紧围绕云南的自然资源特点,让游客在这里亲近自然,进行各种文化体验、户外活动。

  于涌从一个长居云南的台湾艺术工作者和设计者的角度,对“半山酒店”应具有的文化品味、“半山酒店”怎样与当地的人文自然融合,提出了三个观点。

  话题一 “半山酒店”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和内部建设

  于涌认为,“半山酒店”建筑物的外观应与当地自然景观融合,不能只是一个突兀的建筑。每一个在茶园、雪山、草地、湖边的建筑,经过设计者用心解构、构思,最后呈现的效果是“就在那里生长出来的、原本就应该在那里”的感觉,有一种自然过渡。在敬畏自然的基础上,遵循“道法自然、师法自然、顺其自然”的原则。

  “有些建筑物一开始以其标新立异或矫揉造作的局部取景吸引眼球,最后可能变成整体景观的一个‘疮疤’。‘半山酒店’不应该是那样的。”

于涌早期的设计作品——绿雪斋丽江雅集会所的外部环境

  在中国传统的室内装潢中,有的是工艺而非艺术,在大众审美层面上,常常误把艺术当成是装饰的附庸。“半山酒店”内部的设计应该是极度的舒适和方便,正所谓“低调的奢华”。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地方都让人感觉到舒适、舒心、温馨、方便,以五星级甚至超五星的标准来要求。

于涌的早期设计作品——绿雪斋丽江雅集会所的内部环境

  酒店艺术品陈设最能感染人的是个性化特征。必须根植于本地区的文化土壤,以此为基础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并加以整合提升,营造“和而不同”的文化气氛。酒店艺术品的摆放,则应该因地制宜,突出风格,强调独一无二的空间感,能体现出它与本地区悠久历史之间微妙独特的关系。

  酒店中的艺术品不能充斥整个空间。它们应该给进入酒店的客人带来幸福感以及生活质感,让客人看到钟爱的艺术品和惬意的居住空间,这才是“半山酒店”植入艺术品的真正意义。

  话题二 “半山酒店”应具有的文化品位和文化标签

  于涌谈到,每一间“半山酒店”,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位、独特的文化标签。这种文化品位和文化标签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注重可以带走的、设计精良的文创产品。酒店使用的每一个香皂盒、每一块毛巾、每一张床单、每一个摆设,包括所有的餐具、茶器、香器、酒店的吉祥物等等都应该经过艺术家、设计师的精心设计,采用细致的工艺制作而成,带有浓厚的当地文化元素。每一个城市,每一间“半山酒店”,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创产品,这样也就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让酒店有了自己的文化标签。

  另一部分则是陈列品,怎么让一家酒店有它自己的灵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一家酒店都应该有和自己相当的文化艺术品位,在酒店的中心区域,以及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角落,能陈列一两件独特的艺术品。

  这些作品是艺术家从当地的山水风物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代表这家酒店的标志性艺术品。可以是雕塑、装置或者架上绘画,既有传统意蕴,又富有现代手法。这些艺术品用现代的手法表现当地的文化现象和民俗风情。展现的自然景观、创作的素材全部取自当地。艺术品的来源一部分可以是已经有相关作品的艺术家,这个比较容易得来,并且可以很快植入。

浪鬼柴烧日用瓷

作品《阡陌》 灵感源自元阳梯田

作品《喜上梧桐》创作素材源自大理

  酒店客房内外要形成统一的风格,所营造的氛围要相一致:取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符号的艺术品作为室内软装陈设和其他生活产品的衍生设计元素,提取艺术品的点、线、面等造型,以构思巧妙的设计点和作品的光影效果来打造室内空间,并将艺术品的理念融入到整个酒店软装中,提升酒店的整体质感,实现感观上的多重感受。

  室内外陈设应该追寻生活美学,既能够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同时也能让游客感受美好的事物,滋养心灵。

作品《翠鸟冰枝》创作素材来自德宏、文山

  话题三 “半山酒店”与艺术家驻地创作的思考

  在于涌看来,每一间酒店还可以有自己的艺术品收藏,甚至建一个小型艺术馆。艺术品从哪里来呢?可以每年不定期在不同的“半山酒店”,比如说今年在丽江的大具、白沙,明年在怒江的丙中洛,之后在德宏等地方,轮流组织并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驻地创作,或者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段,比如说冬季在德宏、临沧,夏季在怒江、香格里拉、丽江进行驻地创作。这样每一家酒店就会有一批自己的收藏品,到一定的时候,还可以收获很好的经济效益。

2015云南·建水国际柴烧创作营

  于涌举例,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廷教堂创作的天顶画,就是在他被罗马一家工作室邀请驻留期间进行的。21世纪以来,艺术家们可以更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文化和驻地项目,展开异域地缘的创作实践。发展到今天,AIR项目遍布全球。除了提供艺术创作的工作室、住宿条件以外,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驻地计划项目还能提供很多创作之外的活动安排及服务:包括当地美术馆、画廊的参观,与当地艺术家、艺术机构、策展人、媒体以及大众交流互动的机会,驻地项目结束后,还可以在当地举办展览或者直接将工作室开放。

  知道多一点

  艺术家驻地(Artist in Residence,简称AIR)是指某机构邀请艺术家,在一定时间内在新环境进行思考、研究和创作。泛指艺术家的驻地型创作活动,或指支援该类活动的制度。艺术家在驻留项目中,跨越国境或文化的差异,置身于非日常空间,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生活,与当地人进行交流,从而得到新的刺激、想法、灵感,为创作提供养分。驻留地是艺术生产力的培育室,也是筹资、建立联系、以及可以说是极为重要的寻找灵感的机会。

  对话人物:于涌

  于涌,祖籍山东,1957年出生于台湾。绿雪斋艺术馆馆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昆明学院客座教授,首届云南名匠·云南省木雕艺术设计大师。台湾健行工专化学工程科毕业后自学石雕艺术,师从原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原处长吴平等学习中国美术史、书法、绘画等。

  1998年起在丽江,先后创办绿雪斋·茶艺与艺术、丽江绿雪斋民俗旧器私立博物馆、绿雪斋·丽江雅集;2000年起致力于木、石、陶等不同材料相结合的艺术创作,有近百件题材丰富的作品问世;2013年3月,应邀赴英国参加展览。同年10月,在北京举办个展,其作品《宝岛台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作品《太极》入选“2018中国·南亚东南亚国际美术展”;作品《傩》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展。(来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责任编辑:毛雪勰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