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个农贸市场已经十多年了,这两年变化的确大,不仅更干净了,而且还分类摆摊,我们的生意也更好做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天顺农贸市场商贩赵进丽说。
过去,提起天顺农贸市场,市民有句顺口溜:天顺天顺,天天不顺。这里下雨就淹水,卫生情况也不佳,到这里买菜被不少市民形容为“下乡”,要回家换鞋才能去。“市场里面经常都是水,坑坑洼洼也不好走。”景洪市民李文力告诉记者,但现在,这里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19年以来,景洪市按照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标准,启动实施城区农(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努力打造让群众拎得舒心、拎得放心的“菜篮子”。天顺农贸市场作为景洪市首批升级改造试点被列入改造计划。据天顺农贸市场负责人介绍,此番改造并非局部整改,而是推倒重建。
如今再走进天顺农贸市场,可以看到车辆停放整齐,市场内红黑名单制度、红黑名单公示栏、文明诚信经营户等内容彰显了文明经商、诚信经营的理念;不锈钢架制作的摊位整齐划一,商品明码标价、摆放整齐,蔬菜、肉类、熟食等品类区域划分清晰;市场后门入口处“人员密集场所,请勿携带宠物入内”的温馨提示格外醒目……让市民真切感受到了崭新的变化。不少市民说现在的市场不仅干净了,而且管理越来越规范了,大家更愿意来市场买菜了。
在天顺农贸市场当了17年的保洁员杨琼介绍,从前市场消防通道狭窄拥挤,占道经营问题突出,市场内棚顶破旧,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市场里环境卫生脏乱差,每天清扫都要花洪荒之力,现在轻松多了。
经营户李云兰说,以前的天顺农贸市场脏乱差严重,管理混乱,如今的市场管理规范、宽敞明亮、秩序良好、卫生干净、诚信有礼,天顺的顺口溜发生了改变:“天顺天顺天天顺”。
农贸市场是事关“菜篮子”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从前,景洪城区14个农(集)贸市场普遍存在规划不合理、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产权不清晰等问题,市民意见较大,反映强烈。
经过多方酝酿,景洪市委、市政府吹响了农(集)贸市场升级改造“集结号”,坚决解决农(集)贸市场诟病,还广大市民一个管理规范、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市场。
2019年6月,景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城区14个农(集)贸市场负责人到上海浦东、杭州余杭、昆明安宁等全国文明城市考察,汲取市场升级改造经验,拓展工作思路。结合考察工作,对城区14个农(集)贸市场开展摸底调查,专题研究升级改造工作,结合实际,制定了《景洪市城区农贸(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依据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完成首批升级改造试点后,在全市所有市场逐步推开。
景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依洪香介绍,按照《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的要求,升级改造后的农(集)贸市场基本实现标准化,达到硬件设施规范、齐全、设置统一,档口经营整洁、有序、科学分类,环境卫生干净、亮堂、全天保洁,公共服务公开、便民、保障有力4个目标。
为确保升级改造工作取得实效,景洪市成立城区农(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基建类设施(包括公厕新建、改造;大棚新建、改造;地面、墙面破损修复;屋顶漏水、破损修复),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问题。与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密切联系,重点针对改造升级资金配备、政策审批事项进行集体论证研究,深挖资源,争取最大资金、政策支持,确保升级改造工作顺利推进。明确成员职责分工,11个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同推进。按照政府引导、上下联动、多方投入的原则,充分调动市场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对验收达标后的项目,财政将给予资金支持。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改造市场,政府在市场用地、税费等方面予以扶持。
为有效改善市场环境,农贸市场按照《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的要求重新规划设计,对摊位布局、棚顶、公厕、水电线路等场所设施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市场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所有摊位都实现了亮证经营。
景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知识产权局局长刘波说:“景洪市结合城区各农集贸市场的基本现状,对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相关标准,充分借鉴周边县市的先进经验,按照一市场一方案的具体标准,对城区各农集贸市场的外围环境、内部设施、硬件条件进行分阶段提升改造,同时,积极完善农集贸市场农副产品供应和监测系统、交易追溯系统和信息公开系统,推进市场智慧化监管,打造让市民放心的市场。”
通过9个月的提升改造,景洪市城区的14个农(集)贸市场的外观形象、市场管理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天顺农贸市场、州集贸市场、城西农贸市场、景盛新市场提升效果尤为明显,农(集)贸市场颜值的提升,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纷纷点赞。
云南网记者 张成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