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全景图 胡彦辉 摄
行走于蒙自,无论是穿梭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区,还是漫步于绿树成荫的市井小巷,总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崇文尚德的独特气质,总能在不经意间被开放包容的氛围所感染。
岁月更替,3个声音一直萦绕于蒙自人的内心深处。一百年前,滇越铁路清脆的汽笛唤醒了沉睡的红土大地;烽火岁月,查尼皮昏暗的茅草屋里,《国际歌》的歌声如同一粒火种,划破了滇南沉寂已久的黑暗夜空;南湖边,西南联大开学第一天,《告全国同胞书》振臂一呼“在全面对日抗战中‘完整地建设起一个新的、光明的中国’”。
恰似百川归海,精神的力量赓续传承。一座城市的风貌中,有着昨天的思考、今天的探求和明天的希冀。进入新时代,新的社会气质正在涵养,新的时代精神正在呈现——
2018年,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幕开启,蒙自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共建蒙自美好家园”目标,唱响“蒙自因我文明”大合唱,以志在必得、创则必成的决心和信心,推进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动城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对标文明城市最高标准、最严要求,2018年攻坚突破、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冲刺达标,蒙自步履铿锵,抒写城市建设新的篇章。
过桥米线小镇的无人机灯光秀——天马腾飞 胡艳辉 摄
构建新格局
对照最高标准,努力实现城市建设、市民素质“双提升”
2003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回迁蒙自;2010年,蒙自撤县建市。10多年来,蒙自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家门户·滇南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市、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示范点市……头顶众多光环,蒙自不但要当好排头兵、先行者,更要构建起与不断提升的物质文明相适应、与现代化城市身份相匹配的精神文明,为社会定规、给城市赋能。
构建创文新格局,红河州、蒙自市决心坚定。
健身广场舞活动 胡艳辉 摄
——不搞创文“自留地”,而是州、市一体,共建共创。
3年来,红河州委每年至少组织召开一次创建动员部署大会,成立州级推进蒙自市创文领导小组办公室,与蒙自市创文办合署办公,严格执行“日报备、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
“州、市联动打破了行政界限,实现创建资源的共建共享,破解了许多看得见、管不了的痼疾。”市创文办专职副主任葛思岑举例说明,红河职教园区地跨蒙自和个旧两市,学子出行的公交、路灯、安全保障,一直是涉及“两地三方”的难题。在创文期间,州级主动协调,一系列创文为民的实际举措得以落地见效。
——不唱创文“独角戏”,而是各项工作下沉一线,人人创文、天天创文。
制定出台13项工作机制,216个州、市党组织进入社区,开展以支部、单位、小区、学校等九大载体为单元的“蒙自因我文明”系列活动,党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四个行动起来”,累计约1500万人次参与创文活动。
如今,每天行走在街头的外卖小哥主动当上“蒙自义警”,快递小哥多了“文明交通劝导员”身份,广场舞大妈成为志愿者……公众积极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孕育了城市向上向善的道德土壤。
3年来,从倡导到践行,从理念到行动,蒙自市创文的思路更加清晰。红河州委常委、蒙自市委书记庞俊表示:“我们始终坚持以说一不二的坚决态度、创文工作不讲难的行动担当、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信心决心,扎实有力推动蒙自市城市建设水平、市民文明素质双提升。”
机械化采收胡萝卜 胡艳辉 摄
创立新机制
借助信息化手段,形成闭环管理,调动起全社会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
现代化城市的竞争力、活力、魅力,离不开高水平的精细化管理。蒙自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努力探索符合发展规律、切合本地实际的精细化管理新路子。
“前后两天半,就办理完成购房的所有手续,面积、朝向都很满意。”外地来蒙自购房的耿绍权借助“房管云”平台,在销售部提交相关资料后就等来了好消息。蒙自市住建局局长张像瑞介绍,不动产登记中心、税务局、房管处等部门入驻“房管云”后,购房者从原先要找多个部门,变为在线备案、网上操作,省心省力。
“城市治理最需要解决什么、群众最盼什么,就谋划、推出什么。”蒙自市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筑牢精细化管理的“最先一公里”地基,让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位于米线小镇的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是这座城市的中枢大脑。谈起运营管理工作,中心主任窦韬如数家珍:“目前,全市有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创文、智慧扶贫、智慧督办、智慧党建、智慧住建等7个平台,推动了智慧小区、智慧民生、智慧教育有序发展,交警、城管、住建等部门在任务量成倍增长的同时,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有效增强了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社区活动 红河日报供图
正是有了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助跑”,才有了创文的“最后一公里”迸发。
路灯亮不亮、下水道堵没堵、环境干不干净,这些“芝麻绿豆”的小事被市民通过“蒙自通”App的“随手拍”上传至市调度中心,志愿者和职能部门“认领任务”,一个个城市治理难题形成闭环管理、迅速得以解决。蒙自市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建立“市民吹哨、多元响应”的工作机制,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引导人员、权力、资源下沉社区,管理触角延伸到街头巷尾、犄角旮旯,加之文明市民荣誉超市、清洁家园荣誉超市等的正向激励,把各项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截至目前,已有7.6万多名市民注册“蒙自通”,共接到市民反映城市治理问题16.1万条,处理14.9万条,办结率达92.7%。
“2019年下半年,市民‘吹哨’12641次,执法执勤人员‘响应’出动42137次,半年人均163.95次。相比之下,2020年上半年,综合执法局受理了6555起,下降48.1%。”蒙自市城市综合执法局局长高弟说,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通过市民的全员监督、全员调用和全员参与,城市治理由部门“单打独斗”向市民“群策群力”转变,由市民简单“吹哨”向全员“报到”转变,每一名市民都成为了城市治理的参与者。
志愿者清扫街道 胡彦辉 摄
打造新优势
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节节攀升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3年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街一巷抓起,从一行一业管起,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蒙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演变成一次城市的文明蜕变,推动着城市文明环境不断改善,社会文明水平不断进步,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创文,带来高品质生活——不断刷新颜值,提升城市气质。
“每天早上我都会一边闻着花香一边跑步,这是一条健身步道,也是一条生态廊道。”喜欢锻炼的市民郭代乾提起凤凰路的变化总是赞不绝口。进行全面改造后的凤凰路,不仅铺设了绿色慢跑道和绿色骑行道,还增设了健身器材,休息的石凳、电子指示牌等一应俱全。
实施“微改造”,老旧小区“逆生长”。
临近下午的文路小区安静整洁,绿荫下,几位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下棋,端着茶杯观战的居民不时发出欢笑声。居民戴岳昆说:“经过提升改造,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过去的大杂院不见了,我们就像生活在公园里,这是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一站式服务,欢迎“蒙自城市新主人”。
“进了蒙自门,就是蒙自人。”这是一座州府城市对外来建设者的郑重承诺。在“建设者之家”,来自元阳县的务工人员赵文龙满意地说:“今年儿子升学到蒙自读书,我们两口子商量一起来蒙自打工,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了工作。”
荣誉超市汇聚爱心、服务群众。胡彦辉 摄
创文,带来高质量发展——
看数据: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再次跻身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阵营。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15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2020年上半年,克服疫情影响,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08亿元,增长5.8%,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看民生:教育改革、公交改革、医疗改革等向纵深推进,以城乡环境卫生10大行动和城乡精神文明建设10大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双10”提质行动,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节节攀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际行动。”红河州委书记姚国华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创文工作作为改善和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落脚点,有针对性地解决短板弱项,推动蒙自市以及红河州“五位一体”全面发展,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凝聚强大的文明力量。
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蒙自市找到了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群众工作和基层党建的有力抓手,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制度文明的有机统一。
迈入新时代,滇南明珠正熔铸着新的时代精神,绽放着新的时代风采。
云南网记者 乐志伟 李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