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曼班三队沧海变桑田丨访村民】扎培:从以物易物到网上购物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3日 18:50:40  来源: 云南网

  

  10月的曼班三队,村民们还沉浸在粮食丰收的喜悦中。

  26日,“曼班三队沧海变桑田:引着走 领着学 带着干——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蹲点西双版纳拉祜山寨采访纪实系列报道”采访团走进村寨,随意走到一户人家的门口探头望了望,就有一个皮肤黝黑的青年男子热情地招呼进家“坐一坐”。并自我介绍他名叫扎培,今年22岁,是曼班三队的村民小组长。招呼客人坐到火塘边闲聊的时间,他的手机信息铃声不间断的一直在响。

曼班三队沧海变桑田。陈飞 普建彬 摄

  “我穿的衣服都在网上买,便宜还好看。”接受采访时,这名男子告诉记者,他身上穿的这套深蓝色的竖条纹短袖套装,就是刚从网上购买的。现在他们网购的东西一般5至6天能收到,会有快递公司送到村委会,骑摩托下去拿大约要20分钟。

  看着眼前的一切,很难想象10多年前的曼班三队,还是一个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使用着古老的以物易物方式交易的村寨。

  刀耕火种的记忆

  “以前爸爸会去挖一些野菜、芭蕉花或者抓些螃蟹、小河鱼,到其它村寨去换米、盐巴和辣椒。”扎培说,那个时候一天吃一顿饭都有点困难,他们住在茅草屋顶的杈杈房内,生活来源靠广种薄收的谷子、政府救济粮和上山打猎、摘野果,还习惯物物交换。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09年第二次搬迁时,寨子才修通道路、接通水电、联通外界。

  采访中,扎培的父亲干农活回家,佝偻着背,黑白相间的稀疏长胡子,见到家里有其他人,面部的表情没有发生变化。进家后,把背着的拉祜族彩色布包挂在墙上,包带上还拴着一把大镰刀。他就地靠坐在了木板墙边,把鞋袜都脱了,开始拧干因蹚过田地旁小河而打湿的袜子。

  “他和谁都不爱说话,跟我也一样。” 扎培说,父亲有60多岁,经历外界文明的时间仅占他生命的十分之一,他的神情和扎培形成了极大的对比。未搬迁前的日子留在他身上的印记太浓,看着他突然就想象到扎培说的那些故事,原始、贫困并且孤僻。

扎培。陈飞 普建彬 摄

  脚步与精神的出山

  扎培仿佛是这场史无前例的精准脱贫中最会抓住机会的幸运儿,他从中找到了完美的切入口,逐步实现了从脚步的走出去到精神的走出去。修路与盖房,都成为他成长的重要节点。

  “七八岁的时候,工作队的人进来修路,才第一次见到车。很大的车,我看到就躲起来了,那像是会追着我的怪房子。”扎培说。

  “路快修好的时候,妈妈坐着修路包工头的车下了山,在景洪找到了一份给包工头煮饭的工作。”几个月后,扎培的母亲娜提回村带着小扎培去景洪玩。那是他第一次出村,印象最深的是跨河的老桥和儿童玩具。“什么都没见过,有点开心,但是更害怕。后来见的多了,就不怕了。”

  因为年纪小,而且出村早,扎培比同村人更早的接触和适应外界。

  2016年,曼班三队成为“直过民族”脱贫试点,在搬迁时新建的新房旁,加盖了厨房和厕所,完善了进村道路硬化与网络建设。

  施工队进村的时候,因为积极又干练的形象,他被建筑单位的老板看中,选去为建筑队打工。在这期间,学会了拌水泥和砌砖,他的工作成果有村里的挡墙、进村马路边的挡桩和马路边的排水沟。“砌墙是盖房子最基本的手艺,我还想多学点,以后自己盖。”扎培说。

  他的工钱是每天120元,工作了25天,刚好拿到了3000元。“第一次有那么多的收入。”说到第一次赚到钱的感受,他说:“做人要开心,但是不能懒。懒就什么都没有了。”

  今年在农活不忙的时候,扎培带着村里的3个年轻人到勐海的工地打工。最后其他人都因为怕苦,没坚持不下来。扎培说:“工地里的工资,每个小工都不一样,干活多的拿钱就多。我一天有130块,他们只有100块。”因为村里事情忙,打了半个月工的扎培带着剩下的1200元工资回了村。“打算明年去学开车,等攒点钱也想买个汽车开着下山。”

  网络入村的便利

  在曼班三队采访的几天时间里,记者发现村民在空闲时间喜欢两三个人围坐在一起,拿着手机看抖音,这一点与城市居民已经没有什么区别。这个拉祜族聚居的村寨总共就只有17户人家,如果没有外人来访,村落里非常的安谧,虚拟世界给他们带来了更广阔的视角。

  2016年,经朋友介绍,扎培在本乡的曼龙村认识了本民族的女孩娜迫,加了微信两个人就每天视频聊天。2018年,两个人正式结婚。他手机里有很多娜迫在镜子前的自拍,黑长的头发,色彩绚丽的民族服装,脸上画着妆,平平的黑色眉毛,淡橘的嘴唇。见到照片的人都夸她好看。

  扎培朋友圈背景图,是和娜迫的自拍合照。朋友圈内容全都是农产品的视频,村里的生态茶、村民的竹虫、水田、柚子、小猪等等,这些视频被他配上了抖音音乐,农活场景突然就变得有了点仪式感。他对日常生产生活的想法以及审美的取向,都能在这个地方窥见一二。

采茶。陈飞 普建彬 摄

  对未来的期冀

  通过扶贫工作队的帮扶,曼班三队家家户户都养上了猪,扎培家生产方式多样化起来了,主要是种植茶叶、水稻、玉米,以及养殖鸡和猪。不过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茶叶。

  扎培家现有32亩茶园,10亩水稻,3亩玉米地。由于政府对接勐海茶业有限公司与村寨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村民的春茶做出来后就会被以每公斤200元左右的价格收购。去年扎培家的人均收入达到7976元。

  妻子娜迫已经怀孕8个月,谈到即将出生的孩子,扎培随手折了一根草在手里转圈圈,沉默了一会说:“希望孩子以后好好上学,能在外面找个工作,像做老师或者当兵就最好了。”

  一旦驻村的扶贫工作队员离开村寨后,曼班三队的发展怎么办?扎培已经开始在思考这个问题。目前他已经了解了一些茶叶分销的流程,还认识了几个收茶的老板。他说想在村里办一个茶厂,将村民的茶叶收起来统一加工好再卖出去。

  统筹策划 谭晶纯

  云报全媒体记者 赵雨桐 戴振华 浦美玲 郑海燕

  更多报道:

      【曼班三队沧海变桑田丨开篇】西双版纳曼班三队:17户人的变迁,跨越世纪的接力
   【曼班三队沧海变桑田丨访村民】娜四:放下猎枪出深山 捡起茶籽进茶山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