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5000余只扶贫鸡的“乘数效应”
(记者张治立 热依达报道)这几日,莎车县乌达力克镇英艾日克村村民依玛木尼亚孜·库地热提常常在枣林附近转悠,他不是来看红枣,而是看枣树下顶着红冠的“红枣土鸡”。
已在枣林里生长了半年的土鸡,一只只精神抖擞、体型肥硕。它们被贴上“莎域红冠”商标后,以两天一车的规模发往乌鲁木齐及内地市场,每只150元,比普通肉鸡价格高出一倍。
“贺书记,您想出的在枣园里养鸡的办法非常好,这几年红枣价格低,养鸡却赚得多。明年,我也想在自己的枣园里养鸡。”11月9日,依玛木尼亚孜找到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驻英艾日克村第一书记贺建生说。
贺建生爽快地答应了依玛木尼亚孜的请求,并叮嘱莎车众扶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虎年:“只要农民有养鸡增收的意愿,一定要帮他们掌握养殖技术,把养鸡产业发展起来。”
莎车众扶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今年试养了30万只“红枣土鸡”,牵手农户养鸡200万只以上,预计销售额超1亿元,带动了17个村上千户农户增收。此外,围绕不断壮大的养鸡规模,公司还建设了蛋托厂、孵化厂、有机肥厂、屠宰场等,带动了300余名村民就业。
王虎年感慨,养鸡已成为莎车县一个重要的产业。然而谁能想到,这个产业是从两年前的5000余只扶贫鸡“起家”的。
2018年初,贺建生来到英艾日克村开展扶贫工作时,发现村里缺乏产业支撑、村民缺乏技术和致富的信心。经了解,村里的农户向桂林想通过养鸡增收。贺建生对市场充分调研后,认为单打独斗难以形成产业,要发动大家一起养鸡,一起致富。
村民没养过鸡,不愿投钱担风险。村集体没有钱,贺建生自掏腰包3万元,驻村的高校教师也拿出8000元,他们把一处废弃的牛圈改为鸡舍,买来5400只鸡苗,向桂林带领几户村民试养。
为了带动广大村民学养鸡技术,增强村民脱贫意识,贺建生动员村民入股,每户出资500元认购100只鸡苗,鸡苗长大出栏后归还本金并分红。可是,没养过鸡、更没听说过入股分红模式的村民不相信他的话。最后,有几户村民被贺建生自掏腰包帮大家寻找脱贫路的做法打动了,带头入股。
不到3个月,5000余只扶贫鸡出栏了,除去成本每只鸡赚了8元。贺建生用赚来的钱给入股农户分红,阿肯·肉孜等入股农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初拿出的500元股金,现在变成1300元,他们当即表示把这笔钱继续当股金。第二批鸡苗购进后,入股农户增加了40户。
第三批、第四批……几乎所有村民都参与到养鸡事业中,有的村民年分红达上万元。渐渐地,其他村也采用这种模式养鸡。之后,养殖场不断增多,农业产业化企业参与了进来,养鸡合作社建了起来,鸡肉、鸡蛋的产量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速度,呈现出了“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