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暖新闻 >> 正文
我是“职业”护渔人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7日 09:45:52  来源: 新华网

  原标题:我是“职业”护渔人

  深秋时节,位于鄱阳湖畔的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姑塘镇天高云阔。一大早,王第友带着几位同伴登上一艘巡护船,开始了一天的巡湖工作。“船还是这条船,人还是这群人,但过去出湖是去捕鱼,现在则是护渔。”

  52岁的王第友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这是长年累月在湖里讨生活留下的印记。“过去鄱阳湖的鱼很多,随便一撒网都能满载而归。”王第友告诉记者,那时候每次出湖归来,渔船上满是江鱼和河蟹,有时鱼儿还会自己蹦到船上来。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捕捞,长江和鄱阳湖的鱼类资源日益衰竭。眼看着鱼儿越来越少,祖祖辈辈都受到江湖馈赠的渔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再这么捕捞下去,子孙后代们吃什么?”王第友说。

  2016年,王第友把渔具渔网全部低价处理,“洗脚上岸”成为鄱阳湖的一名巡护员。“下湖巡护的主要工作是观察江豚和候鸟,清理湖面垃圾,举报非法捕捞和非法采砂。”他告诉记者,刚开始巡湖时,有的渔民不理解,在背后骂他是叛徒,有时甚至还要面对人身安全的威胁。

  王第友回忆说,2017年7月,在一次巡护任务中,他发现前方有6艘渔船正在非法使用电网捕鱼,劝阻无效后,他正准备打电话向渔政部门举报,不料对方的渔船齐刷刷地冲了过来,“我们看着情况不对劲,一边打电话报警,一边赶紧掉头撤退。”

  巡湖工作辛苦枯燥,但是王第友依然选择坚持,默默守护着这片水域。随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渔民们也逐渐意识到竭泽而渔的危害,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陆续实施禁捕之后,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在内的长江流域近30万渔民交船收网。从渔舟唱晚到“舟停人歇”,折射出湖区渔民的生态理念之变。

  如今,王第友的身份是九江市微笑天使江豚保护中心的巡护队长,现在每周下湖的次数比打鱼时还要多,每周出湖五天,每天分上午、下午两班巡查湖面。让他感到欣喜的是,最近总是能见到一些许久未在鄱阳湖出现的鱼类,鱼儿的数量也明显多了,记忆里鱼虾嬉戏的场景又重新浮现。

  “尤其是这段时间以来,见到江豚的频率明显高了许多。当江豚跃出水面,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那真是一种别样的风景。”王第友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呵护下,未来长江和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范帆)

责任编辑:杨倩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