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第二大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昭通卯家湾的幸福新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挪出穷山窝 过上甜日子
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安置区(3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
冬日的湛蓝天空下,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阳光明媚、热闹祥和。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纵横交错,学校、医院、商超、集贸市场、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昭通地处乌蒙山腹地,96.3%的地域是石漠化严重的山区。2014年底,昭通尚有贫困人口185万,11个县(市、区)有10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鲁甸县卯家湾是全国第二大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按照“不是建一个安置区,而是建一座新城”的定位,总投资53.08亿元、占地3700亩的卯家湾安置区已经建成。
挪出穷窝
“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水电齐全,交通也很方便。”一大早,家住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春熙社区的搬迁群众杨明祥,打开了电视机。
祖祖辈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杨明祥没想到自己还能住进楼房——他的新居有80平方米。“以前吃个豆腐都不方便,现在出门就能买到。想吃啥有啥,十分方便。”说着现在的幸福生活,杨明祥高兴得像个孩子。
为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卯家湾安置区坚持“卡户与随迁户同步、住房建设与各类综合配套同步、人员安置与产业就业同步、硬件建设与建立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同步”的原则,建设安置房66栋8866套,配套新建2所学校、4所幼儿园、1个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室,承接来自鲁甸、巧家、彝良、永善、盐津5个县的搬迁群众。
就业就在家门口
卯家湾安置区食用菌产业园的香菇大棚,整齐地排列成一片,棚内的格架上摆满了菌包,朵朵香菇长势喜人。“脱袋以后,一个星期左右就长菌子。公司回收后,每年有3万元的纯收入呢。”洪章贵兴奋地说。
云南省鲁甸县在花椒林下发展特色养殖业(8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洪章贵是从巧家县新店镇搬到安置区的群众,由政府担保贷款2万元承包了300亩食用菌大棚,经过两个月管理,香菇菌棒可以脱袋了,丰收在望。
为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问题,鲁甸县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引进广东粤旺集团食用菌项目落地卯家湾安置区,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搬迁群众增收致富。食用菌产业园负责人介绍说:“我们规划建设了1000个标准化大棚和4.8万平方米加工厂房,可帮助安置区500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就近就业,间接带动2000余人就业增收。”
同时,鲁甸县按照“短期靠就业、长期靠产业”的思路,分级建立劳务微信群,成立劳务输出协会,搭建互联网掌上“就业平台”,建立“工作站+社区+楼栋长”的网格化就业服务机制,大力推动劳动力安全有序转移就业。
该县制定实施了“两园两基地”产业规划。为了让搬迁农户“生根”安家,卯家湾安置区配套建设标准化扶贫车间,引进家具制造、电子科技等加工产业,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过上甜日子
这是8月21日拍摄的云南昭通鲁甸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以前住在大山里,现在好了,在党的关怀下,我们一家5口住进了新房子。学校、医院、超市配套齐全,还有志愿者上门教我们就医买菜、使用电器,真是太幸福了!”65岁的搬迁户蒋文德一边收拾屋子,一边憧憬新生活。刚搬进新居几天,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就为他做了免费的健康体检。
近日,中建二局鲁甸项目部政策宣传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平台前移,面对面、点对点向搬迁群众开展宣讲。
鲁甸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群众搬得进留得住,昭通市委成立了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临时党工委,组建36个网格党支部、76个楼宇党小组。同时,创建了“团连排班”志愿服务工作模式,组建了1支志愿服务团,20个志愿服务连,2000多名志愿者为入住群众提供驻点服务、轮换服务、跟踪服务。6家社会组织进驻社区,帮助居民更好地融入新生活。(记者 黄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