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战疫日记|安小亮:抗疫战前 躬身入局
12月29日,2020年倒计时,今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新冠疫情突袭而至,打破了新春的祥和气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运筹帷幄,共同打响了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短短3个月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人们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时至今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在继续,我也在我的工作岗位上为疫情防控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因为这次疫情的特殊性,我们新增了一项工作任务——保障国际入港航班的转运隔离工作。自疫情发生以来,机场公安局共保障进出港航班23万架次,旅客2400万人,这一串数字背后是我和我的同事战友们,日日夜夜坚守在航站楼的每一趟保障任务。长水国际机场作为辐射东南亚的进出口门户,我深知守好这道国门的重要性,为了身后的万家灯火,我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全力应对这场“战疫”,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竖起一道安全屏障。
疫情防控已经成为我们常态化的工作,可是偶尔也会在这个习以为常的工作中发生意外。今天的任务是保障万象飞抵昆明的国际入港航班,共计151名旅客,如此多的旅客要逐一登记填表、核酸检测、消毒杀菌等一系列工作,意味着保障时间会很长,看来今晚我和同事们要打一场持久战了。18时45分,对讲机里通知国际入境航班落地,我和我的同事穿好防护装备迅速前往保障中心现场,参与保障的每一位警务人员精神高度集中,警惕心都很强,各行其职,防疫管控工作容不得半点懈怠,一不小心就可能疏忽掉防控的重要细节,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19时30分,旅客陆陆续续到达B1层1号门大厅内排队准备等车。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20时,一个意外插曲悄然而至,1名工作人员防护简单,混行在入境旅客当中从1号门出来。
我和同事迅速上前,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将其截停与入境旅客隔离,指定活动范围,帮其全面消杀。问明情况,原来是下班走错路了,只带个口罩就从海关检查处一路与境外旅客混行到了1号门。情况紧急,迅速向指挥中心报告情况,得到回复,将其控制在指定区域不得与任何人接触,等防控办工作人员前来处理。20时50分防控办的工作人员前来询问相关情况,反复询问活动轨迹,同时指挥中心通知告知该名工作人员同入境旅客乘坐最后一辆大巴前往留观酒店隔离。
这事暂告一段落后,我想,还是有一些工作人员放松了警惕,产生了麻痹大意的思想,这更加给我敲响了警钟,作为在防疫一线的民警这根紧张的弦、警惕的心一刻也不能放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1时50分,天气预报的降温如期而至,此时的到达层温度骤降,寒风刺骨。心里盼望着这趟任务早点结束,可是什么情况?最后一辆大巴的驾驶员去哪里了?通报指挥中心,回复驾驶员在安宁返回机场的路上,大概还要40分钟左右。时间一分分过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远处大巴车的身上,却迟迟等不到驾驶员的身影。疲惫写在每一个旅客和工作人员的脸上,焦急的旅客不停的问什么时候出发,我们一边安抚旅客情绪,一边与驾驶员联系确定时间。
总是会有旅客不理解我们的工作,一开始我是不善于和他们沟通的,只会简单地告诉那些语言过激的人这是我们的工作,请他们配合。渐渐地,随着我对这项工作的逐步熟悉,我会向他们普及我们这些人在这里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全国应对新冠疫情的坚决性,希望给予配合;也会有人向我们道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旅客们的一句话给这份寒冷又疲惫的工作增加了一丝温暖。
22时35分,终于来了,驾驶员终于来了。大巴车就位,旅客上车,清点人数,签字放行。望着大巴车缓缓驶离机场,一切都看似趋于平静,紧绷的弦也可以暂时放下了。
但是我们知道,这场“战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阵地仍需坚守。无论突发问题有多少,情况有多复杂,只要众志成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齐心协力,没有跨不过的沟坎。只要能看到大巴车和旅客平平安安的离开机场,我想这就是我们机场公安每一名民警最想看到的。
“虎啸龙吟凌云志,落花流水平常心”。新年将至,唯愿,春来疫去,山河无恙,国泰民安,人间充满爱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