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谋县城沿新修建的红色旅游公路车行约20分钟就来到了江边乡启宪安置点。眼前的金沙江已经变成“十里平湖”,连接两岸的交通工具不再是轮渡,取而代之的是长671米、宽9.5米的龙街渡大桥。
元谋县江边乡曾是红军巧渡金沙江时的重要节点。2020年,乌东德水电站下闸蓄水,江边乡群众搬迁至距离江边乡集镇6公里的启宪安置点,开启了美丽家园的重建之路。
开了14年轮渡的江边乡村民张发龙并没像他起先所预想的那样无所适从,轮渡的取消为他开启了另一种全新生活,从金沙江边搬迁到启宪安置点,一家四口住进了三层洋房,张发龙通过参加县里组织的后扶培训,角色也从船老大变成了一名厨师,并在自家的一层开起了餐馆。
“以前在江上开轮渡每月4600元,拿的是死工资,现在开餐馆每天营业额有1000多元,土地分下来后我打算全部种成果树,供游客采摘。”张发龙说:“随着金沙湖的开发建设,来玩的人会越来越多。”
张发龙所说的金沙湖旅游度假区是元谋县正在倾力打造的一个大型旅游项目,总投资120亿元。依托大坝蓄水后形成的宽阔湖面,金沙湖将成为集康养、水上游乐、田园体验、红色旅游、峡谷观光为一体的观光度假胜地,目前已与相关企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和张发龙抱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土生土长的江边乡人熊建强,他同时也是“元谋县凉粉、卷粉、水米线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大坝蓄水前,熊建强与妻子在江边乡集市经营露天小吃摊,凉粉、卷粉、水米线每天合计可卖出100多公斤。搬到启宪安置点后,夫妻两人有了自己的店面,取名“江边熊氏凉粉”,厅堂内古色古香,还悬挂了“非遗”牌匾。
“ 搬过来的时间不长,很多老客还不知道。”熊建强说:“以后生意肯定会更好,我计划带个徒弟,将这门家族手艺好好传下去。”
“这是红军帽,这是老式电话机,这个是军用水壶……江边乡村民贺开喜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他收藏的奇石。
江边乡曾是奇石爱好者的“淘宝”胜地,大坝蓄水后,“胜地”消失了,捡了几十年石头的贺开喜有些小伤感。搬到启宪安置点后,他将自己的三层小楼改造成奇石馆,门票每人20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得以再度呈现。
“我在安置点有稳定的公益岗位,每月一千多。”贺开喜说:“钱不多也不少,刚刚好。”
江边乡因红军巧渡金沙江而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当代“江边人”将红军精神当作精神食粮,引领他们在重建美好家园的新长征路上砥砺前行。据了解,未来的启宪安置点将以绿色农业和旅游业为先导,按照“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打造成为元谋县北部重要的中心城镇。
云南网记者 秦明豫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