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气象日 | 走进海口市综合气象观测站 打卡各类“高大上”的观测仪器
今年3月23日是第61个世界气象日,气象观测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人们往往不太清楚天气预报有哪些观测方式,当天,记者跟随海南气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走进海口市综合气象观测站,打卡各类“高大上”的仪器,为大家进一步科普气象观测小知识。
据了解,海口市综合气象观测站内包括了国家基准气候站、高空气象观测站、天气雷达站,其观测资料不仅提供海口市,同时也参与到全球气象情报交换,是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站点之一。
多普勒天气雷达。记者姚皓 摄
“足球”里的雷达
走入观测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塔式建筑,它最大的特点当属顶端一个直径10余米形似“足球”的球体设计,这样的形象也是气象部门给人的第一印象。但是,塔和“足球”到底有着怎样的功能作用,却少有人说得清楚。
“这是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足球’其实是我们雷达天线的天线罩。”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多普勒天气雷达是根据多普勒效应研究发展出来的全新天气雷达技术。
常规天气雷达的探测原理是利用云雨目标物对雷达所发射电磁波的散射回波来测定其空间位置、强弱分布、垂直结构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除能起到上述作用外,还可以利用物理学上的多普勒效应来测定降水粒子的径向运动速度,推断降水云体的移动速度、风场结构特征、垂直气流速度等,探测距离可达460公里。
气象工程师操作应用系统控制雷达工作。记者姚皓 摄
“简单来说,这座雷达不仅能定量估测大范围降水,还能有效地识别、追踪暴雨、冰雹、龙卷等灾害性天气的发展情况。”
登塔上到“足球”的内部,记者看到里面是一座机房,气象工程师有时会在此操作应用系统控制雷达工作,探测、处理、分配各项天气数据,并经过软件的处理精准提炼出大量信息。天气预报的基础数据,这里便是重要的来源之一。
海口国家基准气候站。记者姚皓 摄
“草地”上观测
除了显眼的雷达塔楼外,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还来到了一处不太起眼的“草地”,如果不看指示牌,很难联想到这就是海口国家基准气候站。而“草地”上装置的各色仪器,更是能够观测风向风速、温湿度、雨量、能见度等观测数据。
其中,风向风速的观测依托一座高10米的测风塔,在塔的顶部安装了风向和风速传感器。风向针以指向北方为基准点,随着其被风吹动的角度可判断出大致的风向;风速则是以风杯旋转的频率所转换成的电压值来采集计算。
测风塔。记者姚皓 摄
观测温度和湿度的传感器则装置在距离地面约1.5米的百叶箱内,箱子的四周由双层百叶窗组成,叶板与水平面成45°倾角,样的设计是为了便于空气能通过错缝流通,让箱子内的传感器更好地完成观测。
百叶箱内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记者 姚皓 摄
观测雨量的传感器由承雨器部件和计量部件等组成,计量组件是一个翻斗式机械双稳态秤重机构,它的功能是将以毫米计的降雨深度转换为开关量信号输出,从而计算出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起止时间等信息。
雨量传感器。记者 姚皓 摄
除此之外,气候站内还装置了能见度仪、智能视频观测仪、蒸发传感器、闪电定位仪、草温传感器、浅层地温和深层地温、辐射观测仪、紫外线观测仪、酸雨自动观测仪等观测设施。
“我们海口天气预报中用到的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数据是否准确,可以通过这里观测数据来验证。”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匡昌武介绍。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姚皓(姚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