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建水紫陶,但不一定都知道建水有个紫陶文化产业园。2013年启动建设的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现已发展为聚集紫陶产业核心要素,集文化、休闲、旅游和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紫陶文化旅游综合体,截至2020年紫陶产值达40亿元以上。2020年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被国家版权局评为2020年度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成为云南唯一被授予两项国家级“示范性”称号的县域产业园区。
文化产业的成功,版权的作用不可小觑。版权如何助推文化产业发展?让我们走进建水紫陶产业园寻找答案。
注重品牌打造 创建紫陶产品版权
建水紫陶产业园总面积358.87公顷,由“一核”“三区”组成,聚集着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1800余户。让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紫陶在今天依旧有生命力,激发紫陶产业的活力,成了园区管理方的重要使命。
建水紫陶。张泽 摄
近年,园区管委会明确提出以“双创”等六大建设为抓手,“双创”即版权的创造创新。实施“建水紫陶”地理标志使用许可管理制度,紫陶生产销售全程运用“追溯+内控+认证”三位一体的系统,实现质量监控。鼓励紫陶产品生产者设计生产特色突出、创意性强、工艺精湛的产品,创建个性品牌,引导各品牌厂家、代表艺人、技艺传承人等,将紫陶文化体验内容融入品牌产品展示和销售中,提升品牌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品牌辐射效应。
同时,从地方特色文化的角度打造紫陶产业的地域文化品牌形象,让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共同发展。开发建设碗窑村、西庄紫陶小镇、紫陶创意产业园区、建水紫陶文化主题街等文化景点景区,对建水紫陶品牌的打造形成了有力支撑。
建水紫陶街。张泽 摄
园区还特别注重产品品牌和知名大师艺人品牌的保护和培育,把 “陶茶居”“贝山陶庄”等工艺大师个人品牌纳入全县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重点项目中,并利用大师的影响力把紫陶带进国内知名展会和专业展会,提升紫陶知名度。
建立版权信息和专利数据库 增强版权管理和保护能力
有了版权,还要管理好版权。从园区到有条件的企业,都设立版权机构管理版权事务,同时,园区还统一建设了版权信息数据库和紫陶专利数据库,对园区企业版权规范管理,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引导园区企业利用好版权信息,提高技术研发起点,创新思路,规避技术研发和市场经营风险,开发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建水紫陶。张泽 摄
为了加强版权保护能力,园区规范整顿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园区版权保护制度,并建立了多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和版权维权援助机制,实现园区版权信息共享,在发生版权纠纷及侵权行为,形成联合执法小组,快速开展调查,积极配合版权主管部门开展纠纷调处,帮助版权权利人维护权益。
园区多年持续开展版权知识宣传,使得园区各个企业形成了尊重版权和保护版权的良好氛围。目前,园区版权申请和授权总量年均增长15%以上,占建水全县总量的50%以上。除了引导企业对版权进行自主保护,园区还重视培育版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近年来,园区版权登记数量显著增长,建水紫陶产业逐步成长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
组建版权联盟 探索运用版权创造商业价值路径
版权的运用方面,园区一直在努力探索让版权转化更大商业价值的路径。目前,园区正在积极推进企业组建紫陶产业版权联盟,通过版权研发、收购、许可,进行合理的版权布局,形成版权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支撑联盟成员与产业共同发展。
园区管委会表示,未来将进一步规范管理、高效运营版权,打通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促进版权政策与科技、贸易、金融等相关政策的有效融合,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创新、版权创造和保护版权的能力,培育一批善于利用版权制度、拥有技术和竞争优势的核心企业,到2022年,培育出省级版权优势企业10户,省级版权示范企业3户。
建水紫陶。张泽 摄
作为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核心,2017年到2020年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的从业人员从2.2万人增加到4万人以上,产值由17.25亿元增加到40亿元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同步提升。紫陶产业的发展还带火了旅游,紫陶街、西庄紫陶小镇等地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游客无数,为2019年建水旅游创收185亿元,实现了以紫陶文化为引擎的文旅融合。
建水紫陶。张泽 摄
紫陶,让云南建水这座小城闻名了千年;紫陶文化产业园,则带动了一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这个产业园正在版权的助推下,激发出更大的产业价值,让建水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云南网记者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