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于和伟:一张老照片让我“认识”陈独秀,“出圈”之作可以这样演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4月29日报道:“我也没想到《觉醒时代》会’出圈’出到这个程度”,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的“让红色精神浸润新时代青年的心灵”主题对谈上,热播剧目《觉醒时代》中陈独秀的扮演者于和伟回到母校,与导演毛卫宁一起给师生上了一堂生动党课,他们聚焦了同一个人,陈独秀。
在于和伟的演艺生涯中,三次饰演陈独秀。此前,在电视剧《中国1921》中,于和伟曾扮演1918年到1921年间的陈独秀,其后在电影《建军大业》中,于和伟饰演了1927年的陈独秀。此番在《觉醒年代》,于和伟扮演的则是从1915年到1921年这七年间的陈独秀。
因为《觉醒年代》讲述了1915年新文化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故事,这一阶段以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为线索贯穿始终,也使得陈独秀在这幅历史画卷中格外浓墨重彩。于和伟说,这让他此次表演不同于之前,此番陈独秀也更为丰富细腻。
为演好陈独秀,于和伟查阅了大量资料,其中有一张照片让他深受启发。那是在北大校园里的一张合影,照片中有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钱玄同等人,每个人都站得规规矩矩,只有陈独秀,把一只脚伸到蔡元培面前。“原来陈独秀是这样的,特立独行,旷达狂狷”,于和伟想着,虽然这样的性格暂时没有机会在文艺作品中展现,但通过民国知识分子的日记、留存的资料记载,还是能隐约窥见。
演陈独秀难吗?在回答学生提问时,于和伟说,其实核心就是演一个人。陈独秀不管放在历史长河中,还是某些故事里,都是活生生的人。还记得读表演系时老师教我们的一句话,会演的演人,不会演的演戏。
“这部剧的剧本、文学脚本都非常好,在剧本基础上,陈独秀状态除了是大思想家,有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精气神外,还有烟火气,他跟家人、跟孩子、跟朋友之间的对话故事,就非常接地气”。
于和伟清楚记得一个场景,陈独秀与工人葛树贵在厨房包饺子,工人说,“您这个大人物还亲自包饺子啊”,于和伟拍摄时临时加了一句台词,“我还亲自上厕所呢”,效果不错,让不少观众会心一笑。“通过分析陈独秀性格,把这类更生活化台词加进去,观众有了共情,传播才有价值。”
有些遗憾的是,现实中的陈独秀与陈延年、陈乔年,到最后也没有像影视剧中那般融洽。“一门三杰,安徽有一条路,叫延乔路,是纪念陈延年、陈乔年的;还有一条路叫集贤路,是纪念陈独秀的。集贤路长,延乔路短,这两条路永远没有交集,但都通向同一个地方繁华大道。”于和伟说,说明大家记住了他们的牺牲与付出,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其实那个年代,中国处于积弱状态,知识分子都想在为救国探索,包括新旧派之争,在《觉醒时代》中并没有把旧派当作反派来写,像辜鸿铭等人,他们依然是爱国的,想用他们的方式救国家,那是他们的觉悟。
辜鸿铭出场时一身清朝遗老装束,在张勋复辟时参与鼓吹帝制,但随着剧情的推动发现他也有令人敬佩的一面,面临解聘危机时拿出真本事开讲《中国人的精神》系列讲座;在北大陷入解聘外教风波时,和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死对头一起去英国驻华大使馆谈判。“《觉醒时代》虽然重点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如何走向马克思主义,并相约建党,但也刻画了一大批了不起的觉醒者群像,记录了那个荡气回肠的年代,那群热血奋发的人”,于和伟说。
在导演毛卫宁导演的新剧《百炼成钢》中,也有陈独秀。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时间跨度非常大,是1920到2020年这一百年间的故事,一部完整的共产党萌芽到发展壮大的历史。不过与陈独秀有关的戏份,更多聚焦后半生。晚年在四川江津穷困潦倒的生活,一直到1942年63岁的陈独秀去世。
毛卫宁说,如何串起这百年历史,我们抓住一条线索,就是“牺牲”。共产党的牺牲精神,有别于所有政党。“毛泽东整个家族在革命中牺牲了26个人,1949年中国共产党获得政权后,全国只有400多万党员,但已经牺牲了2100万革命者,大部分是共产党员”,毛卫宁感慨,有明确名字记载500多万人,另外1600万人我们都不知晓姓名。
那些隐蔽战线的故事同样值得铭记。几天前“杨靖宇妻子至死都不知道丈夫牺牲”登上热搜,引发网友讨论。“赵一曼牺牲后,家人20年后才知道其真实身份,这样的故事太多了,那个年代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无名英雄很多,信仰真是了不起。”毛卫宁说,拍摄时正值《觉醒时代》播出,全剧组也一起观看并讨论了剧情。在网友的评论中,有一句话印象最深刻。有人问“《觉醒年代》有续集吗?”“你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熊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