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2日 07:57:38  来源: 云南网

  暮春时节,站在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新华村委会的木取独渡口,放眼望去,江岸柳树青青,金沙江水缓缓南去,岸边矗立着雄伟的木取独渡江纪念碑。

  1936年4月,1.8万名红军战士在丽江民众的帮助下,顺利渡过金沙江。红军长征过丽江,留下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佳话,也把革命的火种带到了这里。

  几十年来,丽江各族群众传承革命传统,发扬长征精神,砥砺前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

  三迎红军进丽江 军民鱼水一家亲

  “当年,红二、六军团的红军战士就是从木取独渡口等5个渡口渡过金沙江,取道中甸(香格里拉)北上,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为与红四方面军甘孜的胜利会师、有效遏制张国焘南下、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以及后来的北上抗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负责人张学文介绍。

  1936年3月底,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接到朱德总司令“北渡金沙江,北上抗日”的电令,迅速调整战斗部署,开始了以抢渡金沙江为目标的战略转移。红二、六军团由贵州突入云南,突破重重敌障,进抵鹤庆县。之后,由鹤庆分两路出发,向丽江挺进。

  红军要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丽江。而在此前,国民党却污蔑红军“屠城放火;共产共妻;红眉毛、绿眼睛,杀人不眨眼。”一时间,往日平静的丽江古城人心惶惶。

  正当丽江群众不知如何是好时,丽江开明士绅、纳西族前清进士和庚吉走到四方街向民众宣讲:“‘共产’是一个政党,有自己的纲领,红军是共产党的军队,不会杀人放火,不必惊惶失措。”最终,从保境安民、稳定桑梓角度出发,大家均主张欢迎红军。于是,在和庚吉倡导下,200多名丽江民众出城南行,来到5公里外的中岗村东元桥,摆设香案、敬备酒茶,迎接红军。

  在东元桥等待红军时,丽江民众心中惴惴不安,但为了自保,使战事不在丽江发生,迎接的民众还是打出“欢迎义军”的横幅等待红军战士的到来。

  当红军来到东元桥时,迎接的民众都感到非常意外——“这支队伍根本不像传说中的那般耀武扬威、烧杀抢掠”。

  站在东元桥畔,丽江红色文化研究会顾问和尚武回忆说,他小时候听祖辈人讲,红军战士大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虽然衣衫破旧、面容疲惫,但军容严整、军纪严明,帽子戴得很端正。不仅如此,他们个个讲话和气。

  在玉龙锁脉的“接官亭”,丽江民众再次欢迎红军,他们高举“欢迎义军”的彩旗,用纳西族最隆重的传统仪式,由德高望重的老者致辞,欢迎北上红军。红军将士纷纷跳下马来,向欢迎的百姓致意,不断地向群众说:“我们是工农红军!”

  随后,红二军团先遣队四师抵达丽江县城。进入古城,红军战士就在四方街向前来迎接的丽江民众宣传抗日反蒋、救国救民的主张;并挥锤砸开牢门,将长期被关押的无辜百姓放出。看到红军战士不取群众一钱一物,丽江民众渐渐消除疑虑,纷纷拿出食物,舀来泉水,提供给红军战士,并为红军战士赶制衣帽、粮袋,有的甚至还成为红军北上的向导;众多商户还为即将渡江北上的红军联合筹资,将只能在云南当地流通使用的滇票兑换成了银元。

  “我的四爷爷桑即强被红军从监狱解救出来后,为了报恩主动为红军带路当向导。”丽江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桑增光自豪地说,抢渡金沙江前,丽江古城的裁缝师傅们纷纷响应红军的号召,为他们赶制衣帽、粮袋,为翻越雪山储备军需。

  红军抢渡金沙江 军民同心暖金沙

  在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内,放置着一组复原当时本地船工帮助红军渡江的蜡像,江面上一艘艘红军渡船抢渡金沙江的紧张画面栩栩如生。

  1936年4月25日凌晨时分,前卫红四师到达石鼓,当地政府的官员全部落荒而逃,刚修筑起来的碉堡也空无一卒,沿江船只被勒令隐藏。红军战士一路寻找,只在海洛塘找到一只来不及转移的小船。

  为尽快顺利渡江,在红四师师长卢冬生的指挥下,部队继续向上游寻找新的船筏和渡口。在木取独渡口,金沙江边鲁桥乡副乡长王缵贤先生已准备好1只船和5名船工;寻船部队又连夜北进40里,在格子渡口找到1只船及木福、王瑞林、周崇礼、阿乐清、田宝亭5名船工;27日凌晨,在士可渡口和上游10华里的羊犁石渡口找到1只船和李茨里、阿拾炳、周长寿、任有志、和炳仁、彭老三、彭琪7名船工。

  1936年4月26日,红二军团主力从丽江县城出发,红六军团主力从鹤庆的西箐到石灰窑,经丽江螳螂坝、九河、白汉场后抵达石鼓镇。在军团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随即在木取独等5个主要渡口全面抢渡金沙江。从4月26日下午开始,大部队从石鼓的木瓜寨和木取独起渡,船工们轮流休息,船只昼夜不停摆渡。27日凌晨,贺龙总指挥、任弼时政委率红二军团直属队,在格子、士可渡江,红五师、红六师继红四师和军团部之后,分别在木瓜寨、木取独、格子、士可渡江。萧克军团长、王震政委率红六军团部、教导团和红17师继红二军团之后渡江。

  经过4天3夜,4月28日下午,1.8万红军将士在丽江民众的帮助下,仅以7只木船,十几只木筏,28个船工,顺利渡到金沙江东岸。

  渡江成功后,萧克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挥毫疾书《过金沙江》诗一首:“盘江三月燧烽飏,铁马西驰调敌忙。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后闻金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向北方。”

  “今年是我讲解红军长征抢渡金沙江红色历史的第17个年头,可每次我讲到这段历史依旧很激动,很感动,很受教育。”张学文说,把这段红色历史讲给大家听,是希望后代们能够知道,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辛万苦才把整个国家建设起来,希望大家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金沙江边话红军 革命精神代代传

  “大爷,感谢你,我们伤养好了,这就要出发赶部队去了……”2021年4月29日,在玉龙县九河乡香格里村党总支书记和柏华家里,村民正表演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话剧讲述的是村民与红军战士的故事,再现了红二、红六军团和丽江各族人民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画面。红军长征过丽江在香格里村停留、休整期间,香格里村村民到后山放羊时,发现有两个受伤后奄奄一息的红军战士,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把两个红军战士扶回家藏在羊圈里调养身体,休养3天后,战士的病好了,便和村民道别追赶部队。

  和柏华告诉记者,村里老人希望村里的后辈能铭记那一段红色的历史,感恩红军战士、革命英雄。如今,和柏华和其他村民继承村里老人的心愿,把当年村民营救红军的故事排演成小话剧,也是希望把红军长征过丽江时的军民鱼水情久久传颂。

  走进香格里村深处,古朴的村寨里,每家每户都插着鲜艳的红旗,围墙上写满了标语,红军长征路过香格里村时在村子酿酒铺、铁匠铺、打油铺、弓弩房等作坊采购的弓弩、大刀,打制过的马掌、战刀和设置的临时医院依旧保存完整。

  “由于村子保存了红军经过村子休整时的原貌,近年来到村子学习参观的人越来越多,电影《红麦》也来到村里取景拍摄。”和柏华激动地说,“没有当年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红军战士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好红色基因,牢记职责使命,带领乡亲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宣传红军长征过丽江的历史,缅怀英雄的红军先烈,歌颂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村民投身到乡村振兴建设中,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和香格里村一样,玉龙县石鼓镇红色文化宣传队为铭记红军长征过丽江的历史,传承红色文化,在2011年组建了竹园村文艺演出队,自编自导了《金沙江畔话红军》的情景剧,每逢节假日为大家演绎红军过石鼓的故事。

  “在红军长征精神的激励下,村民们自力更生,发展草编、竹编产业,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滋润。”石鼓镇竹园村文艺队队长告诉记者,长征精神已成为村里的一面精神旗帜,我们就把宣扬红军精神、长征过石鼓的故事改编成情景剧,让宝贵的精神财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教育后代要用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云南网记者 和茜 何嵘

责任编辑:董明强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