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社会热点 >> 正文
溺水事故频发,如何织密青少年防溺水安全防护网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0日 23:20:01  来源: 红网

原标题:溺水事故频发,如何织密青少年防溺水安全防护网

7月,学生们开启“暑假模式”,而盛夏的炎炎酷暑,让许多学生选择“野泳”消暑,溺水事故进入高发季,学生“防溺水”形势紧迫而严峻。

7月13日下午,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公园6名小孩溺水身亡;

7月12日,广东佛山父亲带着9岁儿子下河,双双溺亡;

7月11日,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发生3名儿童溺亡事故;

7月10日下午,湖南省湘潭县涓水河柳树湾处7人野泳溺水,5人遇难;

7月7日下午,山西6名学生黄河边玩耍被水流冲走,遭遇不幸…...

一条条新闻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孩子走了,留给父母无尽的悲痛。溺水事故密集发生,也再次敲响学生暑假安全警钟。

根据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2万余人,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暑期非正常死亡的“最大杀手”之一。

为何暑假溺水事故频发?记者梳理网上观点,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与误区,是导致溺水事件频发的“罪魁祸首”:

环境因素。夏日酷暑难当的外部环境因素,驱使中小学生来到水边。而青少年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往往觉得危险离自己太远,防范意识不足。殊不知,平静的水面下,实际险象丛生。除了炎热,对水域环境的不熟悉,也容易导致溺水。有科普文章指出,水下的世界很危险,特别是像河流、沟渠、水库、矿坑、池塘等危险水域,下面的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腿、尖石可能扎破你的脚、深坑可能会把你困住、深水区的水温骤降导致抽筋……因此,完善基础设施,建游泳池成为避免野泳、减少溺水事故的途径之一。有自媒体发起网络投票“是否支持建游泳馆防野泳溺水事故”,许多网民投票表示支持。

监护缺失。一连串令人痛心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痛不欲生的父母,但这何尝不是家长监护和教育的缺失或失效?有的家长只是叮嘱一声,有的甚至放任不管,孩子撒个谎言偷偷去玩水,不出事永远不知道,出了事儿才知道。许多网民评论道,安全教育从小到大都在强调,但有些孩子实在顽劣,家长需加倍看管引导。记者认为,做好暑假防溺水的教育引导,家长应做好“疏”与“堵”。除了反复地科普一些溺水救人与自救、水文知识、安全意识等进行疏导外,还应进行“警示式”教育,让少年儿童远离水。记者幼时也经常与同龄小伙伴们一起“野泳”,每次回来都是被“棍子”伺候,但依然不长记性我行我素,直到村里有名大几岁的男生野泳溺亡后,再也没敢下水。

麻痹大意。如今很多人已经意识到野泳的危险性,但对于自家门前的池塘、游泳馆、水上乐园等,缺乏警惕性,认为这些地方比较安全,麻痹大意的心态导致不可挽回的遗憾。比如7月3日,江西赣州一水上乐园发生儿童溺亡事故,且发生在浅水区。此外,还有些熟水性的人也是艺高人胆大,网民“支棱儿起来”留言道,大部分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还是有道理的,因为不会游泳的人怕水也不敢下去,除非失足落水,而会游泳的又盲目自信,越深就越想下去尝试一下,下去之前也没热身,身上出着汗,毛孔也是张开的,下去一下就抽筋了……因此,无论是在野外,还是在游泳馆,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警惕,事故的概率才会大大降低。

形式主义。北京晚报认为,预防溺水事故工作最忌沦为形式主义,不能认为发个通知打个电话就尽到告知义务了,签个承诺书自己就没责任了,挂个“水深危险禁止下水”的牌子就做完工作了。还有媒体称,儿童溺亡事件频发,说明平时的安全教育有形式主义之嫌,没有入脑入心;所谓的安全教育,要求家长这个打卡,那个承诺,形式大于实质,可能更多的是为了学校免责。

为做好预防学生溺水事故有关工作,日前,教育部印发《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各地做好暑期防溺水工作,引发舆论关注和点赞。湖南省也召开了全省防范学生溺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紧盯重点危险水域、紧盯重点学生群体。重点关注乡村、城郊接合部的水库、湖泊、水塘交错的地方,尤其是关注留守儿童等家庭监管欠严的孩子。为了力克形式主义,会议要求各级政府抽调专门人手进村入户,不仅要发资料、挂宣传语,更要进行面对面的宣讲、培训;在加强农村重点区域巡查的同时,配备好急救装备。

夏季防溺,人人有责。如今,各大媒体的科普、宣传引导已全面铺开,各基层组织也已动起来。记者认为,青少年防溺水应该疏堵结合,相信在学校、家长、媒体、政府、社会等合力之下,青少年防溺水“安全网”一定会越织越密、越来越完善。

(白杨波)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