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市上江镇,被誉为怒江第二坝,是峡谷里难得的大平地。这里,美丽公路、保泸高速横贯南北;这里,田畴相连,桑田美池,稻谷生香,是怒江最大的粮仓;这里,是怒江最新发展建设的怒江新城核心区,中交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区、怒江现代化农业产业园、蛮召蔬菜基地星罗棋布。
就是在这里,怒江州建设了四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超过2万名搬迁群众在这里生产生活。
清晨,伴随着峡谷里的第一缕阳光,泸水市怒江新城新时代中学书声琅琅。
新时代中学于2020年9月7日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3.6亿元,建筑面积约76亩,由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等超过10栋单体建筑构成,学校配套设施资金投入超过1300万元,报告厅、田径场、室内篮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近6成学生来自泸水市各乡(镇)搬迁到怒江新城的搬迁户子女。
“我是初二下学期转学过来的。以前,我从来不敢想我能在这么大的学校读书。” 来自泸水市洛本卓白族乡刮然村阿三妞说,她是新时代中学的第一批学生,对于新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她非常满意。
作为泸水市接受搬迁群众子女就读最多的中学,新时代中学从建校之初就把安全教育、文明习惯养成等纳入常规课程之中,帮助搬迁群众子女更快适应新环境。
“下学期,我们将会形成系统的德育课程。”新时代中学校长朱俊刚介绍道,学校邀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爱心人士、妇联等机构进校园开展各类关爱活动,帮助孩子们克服胆怯、 自卑等心理,以全新姿态迎接新生活。
“这里的老师给了我们无微不至地照顾,很细心。”阿三妞说。其实,细心的方面不仅止于此。
下午四点,学校新建成的塑胶田径场上、音乐教室里、室内篮球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我最喜欢在这个球场打篮球了。”室内篮球场里,居住在叶子花社区的莫雄华告诉记者,他来自洛本卓白族乡刮然村,以前,每个月放一次假,还没有活动课程,现在,每天都可以放松一下,他对考上一个好的高中充满信心。
“活动课程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精神文化生活。”体育教师和成和说,不同民族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乡镇,通过活动课程,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能够更好地融入在一起。
对于学校的德育、活动课程,高三学生大益的父亲卫生益表示很满意。
“学校不仅给儿子提供了很好的教育,还教会了他普通话,我们一家人现在都能用普通话来交流了。” 卫生益说,他在建筑工地做水泥工,学会了普通话,交流起来也更加方便了。
在大益的班主任金平看来,借助“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怎么做,再让他们带动一家人,帮助的是一家人更快速地融入新生活。
“怒江山美、水美、人更美,怒江的学生也一定是最棒的。” 2019年参加“珠海横琴新区帮扶怒江项目”,毕业后来到新时代中学教书的金平老师感慨道,来之前,根本没想到怒江峡谷里能有这么好的学校。
除了新时代中学,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最为集中的怒江新城,还有多所幼儿园和小学已经投入使用。
在和谐社区幼儿园,来自云南多个州市的幼教老师已经带领着小朋友们装饰好了主题墙,建好了木工坊,楼顶微菜园……
在锦绣社区小学,6名教师带着3个年级102名小学生在美丽的校园里找到了温暖的家。
“十三五”以来,怒江州将教育脱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抓手,瞄准“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目标发力,实施14年免费教育,举全州之力破解教育发展短板,加快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用教育扶贫之光,点亮峡谷各族人民的美好未来。
同时聚焦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怒江新城区建设了新时代完全中学,打破了新城区只有一所高中的历史,同时15所幼儿园、13所小学投入使用,让搬迁群众子女在家门口就能就近就便入学,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为搬迁群众解决后顾之忧。
“我从没想过我的女儿能够在这样的幼儿园上学。”和谐社区居民麻又花说,以前,麻又花一家居住在泸水市大兴地镇木楠村阿尼布小组,他们住的房子用木板建成、他们到学校的距离以天计算……孩子得不到教育,只能一辈子被困在大山了,麻又花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了。
如今,像和谐幼儿园、锦绣小学、新时代中学一样的学校在怒江大峡谷遍地开花,党重教,政兴教,师乐教,民支教的良好氛围全面形成。
云南网记者 普孟秋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