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徐颜蓉蓉)9月30日,记者从“COP15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大理、丽江、迪庆专场发布会上获悉:多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一直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具体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筑牢滇西北生态安全屏障和建设美丽大理奠定良好基础。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李泽鹏表示,由于大理州特殊的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很多生态系统存在明显的脆弱性。生态系统一旦遭破坏后就难以恢复,物种生境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以后就很容易处于濒危灭绝的状态。因此,大理州生物多样性有“丰富性、特有性、重要性、脆弱性”四个特点。
建立健全保护制度机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成立了大理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结合大理实际,制定出台了《大理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14-2020年)》及《三年实施方案》。截至2020年,大理州森林面积21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5.51%,森林蓄积量1.2亿立方米。森林面积、蓄积、森林覆盖率、单位面积蓄积量呈“四增长”良性发展,森林质量达到明显提升。全州湿地面积67084.77公顷,全州湿地受保护面积为41867.62公顷,湿地保护率达62.41%。全州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49个,面积409641.12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州级自然保护区22个。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建设,消除多样性丧失因素。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建设,以项目为抓手,在“就地保护体系建设、迁地和离体保护体系建设、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体系建设、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五大优先领域具体推进落实了30个优先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全州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与评估稳步推进。
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特色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对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进行科学有序的开发与利用。建立利用传统植物学知识促进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基地,全州建立省级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10个,省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4个。洱源县腊坪村作为社区共管合作示范区建设,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2020年初,全村药材总收入855万元,种植户户均收入达2.2万元,带动155户建档立卡户经济增收,稳固脱贫。开展大理州特色花卉种质资源库建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环洱海花卉产业经济走廊,建立和完善兰花、茶花、杜鹃花、玫瑰花等特色花卉种质资源库,通过产业化商品开发良种体系及推广应用模式。全州花卉产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云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获得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10项。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形成保护工作合力。在昆明举行的COP15 非政府组织(NGO)平行论坛上发布的“全球生物多样性100+案例”中大理州云龙县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2个案例成功入选,其中,“蚂蚁森林滇金丝猴栖息地修复和廊道建设项目”位居“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之首,“云龙天池多重效益森林恢复项目”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利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和“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社会环保组织、环保志愿者共同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生物多样性宣传活动;云南省林科院太极顶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监测基地揭牌成立;继洱源县之后,南涧彝族自治县成功创建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将在COP15期间授牌。